发布时间:2024-12-15 18:32:06 来源: sp20241215
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记者杜燕飞)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课题研究成果发布会上,参会嘉宾表示,乡村振兴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驱动,落实农民增收的举措。这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会上发布了“粮食安全长期保障机制研究”“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新发展阶段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研究”三项课题研究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朱信凯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聚焦乡村振兴进程中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选取乡村振兴战略重大话题设置课题。本次会议是该院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发布研究成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出声音、提供方案。
“课题组论述了长期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保障、投入保障、利益保障、进出口保障、储备调节、产销区域平衡、生产能力保障、应急保障、支持保护和法律保障十个方面机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粮食安全长期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组组长尹成杰建议,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制,调动粮食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消费者四方的积极性,推动储备“三化”建设,拓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强化粮食市场调控,推进粮食产销区域平衡,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组长唐华俊表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为农民主体论,有其自身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是城乡融合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三化一融”,目标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城乡融合度高的“强美富高”。该研究构建了涵盖“三化一融”领域、由12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评价体系。
“课题组研究分析了我国农业政策的历史逻辑与调整趋势,从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支持保护需求出发,提出了新发展阶段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的框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院院长、“新发展阶段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研究”课题组组长程国强表示,该框架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形成以直接补贴为主体、价格支持为补充、综合服务支持为支撑,指向明确、重点突出、合理高效、操作简便的新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责编:杨曦、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