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0 03:45:17 来源: sp20241110
图①:《大山的女儿》剧照。 图②:《幸福到万家》剧照。 图③:《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剧照。 图④:《白色城堡》剧照。 图⑤:《麓山之歌》剧照。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近十年来,一批以劳动者为主角的影视作品竞相涌现。表现“劳动者之歌”的影视作品塑造了新时代的劳动者形象,传达了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和肯定,赋予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以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影视人物画廊增添时代新人的艺术形象。
亿万劳动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新时代影视创作将镜头对准劳动者,讲述他们的时代故事。近十年来,一批以劳动者为主角的影视作品竞相涌现。他们是创造超级工程的大国工匠,是投身基层建设的下乡干部、农技专家,也是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影视作品谱写“劳动者之歌”,在鲜活呈现劳动者形象、生动讲述劳动故事、艺术化传播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同时,展现出新时代文艺的特质,为文艺创作如何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带来启示。
用基层劳动者的故事构筑中国故事的底色,聚焦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面向,影视作品聚焦国家工业化进程背后普通劳动者的奋斗,体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新风貌,反映当代劳动者的精神追求。纪录片《超级工程》《大国重器》《大国工匠》等,不仅展示了十余年来中国在工程、高科技领域的突破,而且呈现了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技术专家和大国工匠的硬实力。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让我们看到,技术工人用匠人精神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突破先进技术的垄断和封锁,不断积累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的中国经验。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镜头对准让国宝焕发生机的文物修复师,这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技术劳动者,从事着淡泊名利的文物修复工作。每一件文物上面都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修复匠人的心血,这种穿越古今的修复师与文物的交流渗透着“以我观物、以物观我”的格物精神。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进程中,驻村干部和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工作者深入农村,把优势项目、现代文化、绿色发展理念等带到欠发达地区,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状况,他们的创造经验和人生故事被影视作品书写。电视剧《山海情》展示了东西部协作的乡村现代化经验。电视剧《县委大院》呈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与清正廉洁的政绩观。在电影《十八洞村》《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山海情》《大山的女儿》《幸福到万家》等作品中,基层劳动者通过教育、文旅、造林等不同方式推动乡村发展,给乡村带来活力,激发基层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乡土中国”发生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在不同的现实考验面前,许多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以高度的敬业精神负重前行。如电影《中国机长》《烈火英雄》《攀登者》《峰爆》《中国医生》《万里归途》《三大队》、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警察荣誉》《麓山之歌》等等,体现了飞机驾驶员、消防队员、登山运动员、铁道兵、医务工作者、外交人员、政法工作者等各行业劳动者的职业伦理和奉献精神。很多创作来自真实生活,如《中国机长》根据2018年川航航班备降成都事件改编,机长刘传健驾驶的飞机在万米高空遇险,他凭借着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术,最终让飞机安全降落,保障了全体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万里归途》的撤侨故事取材自2011年紧急撤侨的事件,故事中临危受命的外交人员宗大伟主动放弃回家的机会,“逆行”穿越战火,护送同胞安全返回祖国,宗大伟这一艺术形象是众多外交人员尽职奉献的缩影。《三大队》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主人公程兵12年锲而不舍的追凶历程,折射的是基层民警捍卫法律和正义的决心与付出。
这些基层劳动者的故事构筑了中国故事的底色,故事里所传递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塑造新时代的劳动者形象,反映时代发展、呈现美好追求
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类型,现实题材影视剧讲述普通人的平凡人生,用生活的酸甜苦辣呈现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电视剧《装台》《风吹半夏》《人世间》《大江大河》等现实题材作品,以普通劳动者的视角呈现个体生命与时代同行。
《我和我的祖国》用7个普通人的故事塑造了“我”和祖国的情感联结,如《前夜》中为1949年“开国大典”研练电动升旗装置的工程师、《相遇》中为1964年“原子弹爆炸”隐姓埋名的科技工作者、《回归》中为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服务的香港警察和钟表匠等,电影成功诠释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所表达的个人际遇与祖国命运相生相伴的深情厚谊。《大江大河》三部曲以改革开放为线索,呈现了农村青年把握机会,借助改革的春风,一步步成为国企管理者的奋斗故事,也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遇到的挑战和蜕变。《人世间》借周家兄妹人生故事的起起落落,呈现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把握时代和自我命运的故事。
表现“劳动者之歌”的影视作品塑造了新时代的劳动者形象,传达了对劳动价值的尊重和肯定,赋予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以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影视人物画廊增添时代新人的艺术形象。
塑造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的平民英雄。如根据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老阿姨》,呈现老一辈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电影《守岛人》根据“时代楷模”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真实事迹改编,他们32年如一日守护祖国边陲小岛开山岛,与恶劣环境做抗争,为了国家利益,以岛为家,把人生献给祖国的边防事业。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真实故事的电视剧《功勋》展现这些一线工作者们在不同岗位上钻研业务、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无数“忠诚、执着、朴实”的劳动者为新中国的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用大爱精神充盈时代,他们的“新”不仅表现在职业和岗位上,更体现在人生追求与精神气质上。
塑造新时代劳动者的形象。如电影《奇迹·笨小孩》讲述小人物依靠拼搏逆天改命的“奇迹”,电影续写了深圳作为创业城市的文化想象,突出了“新深圳人”的创业精神,为这座改革开放之城赋予精神价值,彰显深圳是一个只要奋斗就能创造奇迹的地方。还有一批带有时代特质、青春气息的创业职场剧,如《在远方》《安家》《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幸福到万家》《白色城堡》《青春之城》《去有风的地方》等。《幸福到万家》《去有风的地方》两部城乡题材的作品颇具代表性。二者讲述的都是新时代返乡创业者的新故事,让我们看到新时代的城乡互补给普通劳动者带来的福祉。《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福走出乡村又回归乡村,用在城市增长的知识才干回报乡村。《去有风的地方》中,辞职后来云南短住的许红豆意外邂逅放弃高薪回乡创业的谢之遥,在乡村得到心灵的治愈,获得了人生重新出发的力量。这当中,劳动不仅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且成为自由生命的一种表现,劳动者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实践磨砺本领,劳动者把大有可为的事业变成大有作为的成就。塑造劳动者形象是文艺创作对新时代的反映,也是文艺创新的突破点。影视作品谱写的“劳动者之歌”告诉我们,正是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创造、创新,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2日 08 版)
(责编:岳弘彬、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