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09:39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呼和浩特2月5日电 题:访青城民间社火艺人:这样的高跷值得“高瞧”
中新网 记者 张林虎 乌娅娜
社火表演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祈盼。连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保全庄社区广场上,一对对高跷棍整齐地竖立摆放,青城高跷队的队员们坐成一排,固定绑带。随着高跷的鼓点响起,他们开始了一天的排练。
图为青城高跷队在训练。 鲁艳芳摄挥舞的双手、摇曳的身姿、轻盈的步伐,这是队员们历经一次次伤筋动骨的苦练后拥有的“真功夫”。
“高跷”谐音“高瞧”,踩在高跷上,站高望远,寓意着新的一年步步登高。
每年正月,青城高跷队全员出动,每到一地都能吸引来大批市民围观叫好,新一代高跷人正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为青城高跷队队员合影。 鲁艳芳供图青城高跷队是一支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高跷表演队伍,队员中年龄最小的4岁半,年龄大的不乏50多岁的中年人。来自各行各业的队员们凭借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组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高跷队伍,为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的老百姓带来精彩绝伦的表演。
“看他,原来‘虎背熊腰’和‘千娇百媚’可以并存。”在队员当中,有一位身着标志性“红配绿”穿搭,头顶金黄色“大波浪”卷发的小伙子,每每出现在表演队伍中,都显得格外亮眼,他就是在网上有着“青城女一号”之称的网红高跷艺人“大波浪”——邢楷林。
图为网红高跷艺人“大波浪”邢楷林。 尹艺璇供图邢楷林是个“95后”,为了能演好“大波浪”这一角色,他不断揣摩角色,做好每一个细节,将女性的妩媚演绎得惟妙惟肖,成为一名拥有十几万粉丝的网红。他也是呼和浩特非遗文化高跷表演的标志性人物。
“‘大波浪’的服装造型是经过8年不断揣摩才定下来,这套服装很有历史感,红大衣是妈妈当年出嫁时的嫁妆,衣服比我年龄都大,绿毛衣是奶奶的,今年我将一条时尚项链加到绿毛衣上,还做了红指甲,来展现现代女性的魅力。”邢楷林说。
图为网红高跷艺人“大波浪”邢楷林。 尹艺璇供图有的人踩高跷,重点在于高跷,却忘记了高跷只是表演的平台,“演”才是灵魂,而邢楷林做到了。在他看来,要获得观众的喜爱,表演好是基础,与观众互动也是其中的关键。“演出的时候我的眼睛基本不离开观众,我要通过他们的状态,来调整我的状态,一来一去就演活了。”
邢楷林的秘诀二就是创新动作。“我的动作别人模仿不了,别人是上半身扭或下半身扭,我是全身上下一起动。为了确保安全,每个动作我先在地上练习百遍以上,才上高跷表演。”此外,邢楷林还加入了两腿摆动和下腰等高难度动作,站在1.7米的高跷上,“大波浪”的一颦一笑尽显妩媚,将女性娇、媚、羞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为4岁半的小队员赵埔暄。 中新网 记者乌娅娜供图踩高跷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许多人从孩童时期就被高跷的魅力所吸引。今年4岁半的赵埔暄已经学习高跷一年多了,这几天他正跟着邢楷林学习踩高跷技能。“如果孩子能坚持下去,我们的非遗文化也就后继有人了。”邢楷林说。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家族式传承也成了高跷艺术的主要传承方式,并且世代传承的也大有人在。作为青城高跷队的创始人之一,高跷表演者“眼镜哥”秦钰在七八岁时就参加社火表演,如今依然是队伍中的活跃分子。
图为邢楷林为赵埔暄固定绑带。 鲁艳芳摄“我们在表演中不断加入新元素,动作更年轻化,跟随时代发展,希望可以把这样优秀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秦钰说,团队经常在网上进行直播,今年还将带来全新排练的高跷版“科目三”。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高跷秧歌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群众基础极佳的非遗文化,无论是线下的精彩演出或是网络上的走红,是一位位高跷表演者不断揣摩角色、反复出新的结果,也是对非遗文化的年轻化新表达。
“希望这些传统文化不要丢掉,能让更多人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爱上非遗,并通过多样化的展示与传播,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秦钰说。(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