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6:19:43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上海11月4日电 题:引领区看未来:拥抱数字智能时代 上海浦东布局智能航运争取话语权
中新网 记者 李佳佳
“2003年到2008年,我在劳氏船级社伦敦总部研究全球航运中心的发展趋势,那时我就发现凭借各种优势资源,上海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于是,2011年当迈润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兵华回国创业之时,他坚定地选择了上海浦东金桥,“因为我始终看好这里”。
迈润智能科技是中国国内首家专注于航运和海事领域人工智能视觉感知和多源感知融合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迈润航海慧眼”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手段有效解决航运和海事领域的感知痛点,弥补了传统感知手段的缺陷。既能为船舶提供态势感知“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传得上”的系统功能,为船舶提供辅助驾驶和安全预警等功能,也可以满足未来自主驾驶必备的“全视角、全天候、全过程、全共享”的需求。
迈润航海慧眼360°靠离泊安全辅助系统。迈润智能科技供图当自动驾驶的应用场景从陆地延伸至更为广阔的水域,会给航运行业带去怎样的改变?当前,水路交通领域的智能航行成为全球航运业关注的核心焦点。国际海事组织将于2025年推出关于水面自主航行船舶(MASS)的非强制性规范,计划2028年推出强制性规范。这为中国航运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你很难想象让一个眼睛被蒙上的人自由行走吧。”张兵华说,相较于汽车端,船舶端的自主航行需要挑战更大的难度,“用‘万千百十’来概括的话,即它在技术研发上所需要的数据量是汽车端的上万倍,而海上的带宽仅是陆地上的千分之一,通讯成本更是陆地上的数百倍,且海上自主航行所需的感知技术要面临高湿高盐的环境,对于技术防护的难度要求也是陆上的几十倍。”
或许正是这样的高难度、大挑战,智能船舶作为数字与智能技术时代的新兴领域,成为船舶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这不仅与浦东新区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产业定位不谋而合,也在孕育着万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来自上海浦东航运办的数据显示,目前浦东新区已集聚1100家航运科技企业,并拥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养料”的产业应用场景。在智能船舶制造领域集聚外高桥造船、沪东中华造船等龙头企业,以及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等一批顶尖航运科研机构。在航运数据、供应链物流等领域,运去哪、亿通国际等新兴高科技含量企业在浦东快速成长,一步步崛起为行业“领头羊”,共同为浦东航运产业发展赋能科技创新力量。
智能船舶1.0架构设计者、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上海市航海学会监事长陆嘉明可谓该领域的“老法师”,“早在2015年中国船级社就推出了世界首部《智能船舶规范》,其目的就是希望以高新技术手段推动船舶智能化进展,以解决船舶营运的安全问题、管理问题。”陆嘉明说。
在他看来,上海浦东正在智能航运新赛道上积极布局,为争取科技主动权和国际话语权着实是下了一步好棋。首先,这里有着航运业多年来的技术成果积淀,“不得不说中国智能船舶近十年的发展之路,尤其是国内几个智能船舶的顶层设计,其牵头单位都来自于上海地区的院所”。其次,上海船舶工业的产业链非常完备,主要的船东诸如中远海运等也身处此地,有着不容小觑的船队规模以及场景优势。最为重要的是,上海浦东还具备雄厚的人才及技术储备,创新资源得天独厚。这都为浦东助力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就在日前上海举办的2024上海浦东国际航运金融论坛上,国际著名航运金融咨询公司Capital Link创始人Nicolas Bornozis就表示,“浦东在国际航运圈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在提起浦东,我们都会和国际化联系起来。”对此,陆嘉明也深以为然:“上海浦东应该在智能航运、船舶自主航行领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最期待这里能够率先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输出中国方案。”(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