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2:00:32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社 郑州4月4日电 (记者 韩章云)将可降解骨灰盒置于树下坑穴、撒上花瓣覆土填埋后,王云在裸露的地面播撒草种,而后三鞠躬告别父亲。清明节前夕,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的一场公益树葬活动中,王云与众多市民一起,用更环保的方式送别逝者。
清明扫墓追思是中国传统习俗。近来,中国多地举办形式多样的生态葬集体安葬仪式及公祭活动,兼顾绿色环保与人文关怀,礼敬生命,越来越多民众参与。
在郑州,289位逝者“安眠”树葬花园;在江西省九江市,46位逝者骨灰撒入长江,集体江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民政部门联合举办骨灰撒海活动,逝者与海“同眠”。
中新社 记者在郑州市公益树葬活动中看到,追思现场鲜花环绕,为每组家庭准备的祈福心愿卡、水溶信笺纸、爱心思念灯等追思用品依次摆放。敬献五谷、暖灯奉茶、鞠躬致敬、水溶纸寄情等流程,温馨庄重。
当前,生态葬在中国逐步推广。广东省民政部门统计数据,该省生态安葬率已超过63%;“十四五”以来,江苏省采取生态葬的逝者已达3万人;近5年来,山东全省参加生态安葬人数约12万人。海葬、树葬、壁葬、花坛葬、草坪葬……逝者“安眠”与节地环保兼得,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王云是郑州生态葬的先行者,13年前,她用树葬的方式送别母亲。“如今看到安葬母亲的那棵树粗壮了不少,很欣慰,仿佛她仍陪伴着我们。”她认为,生态葬对家属而言是心灵的慰藉,不仅让逝者体面、安静地回归大地,也为自然环境“减负”。
生态葬往往不立碑、不留名,为满足民众的祭奠需求,各地组织公祭拓展生态葬的人文内涵。例如,辽宁大连市海葬纪念园启用,家属无需再出海祭奠;在郑州市,参加公益树葬的逝者姓名刻于纪念碑上,供家属凭吊。一些地区还利用数字技术,将逝者信息传至“云端”,供家属网上祭扫。
郑州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王朝峰表示,生态葬在尊重传统殡葬习俗的同时,也丰富延伸了殡葬文化,能更好地满足民众“逝有所安”的需求。
中国殡葬协会发布的《我国公墓生态葬发展趋势分析》也提出,数字技术在生态葬中的应用,将逝者的人生文化加以保留,使生者在对逝者的怀念和追思中不仅表达哀痛,更能感悟到生命价值和意义,提升殡葬活动的文化内涵。(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