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从小岗村到科学岛,中国改革迈向纵深

发布时间:2024-12-15 12:28:22 来源: sp20241215

  6月26日拍摄的小岗村村貌。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新华社合肥8月17日电(记者郭晨、何曦悦)三伏炽热的天气里,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很忙碌。他骑着农用三轮车,不停地在水稻田旁15台电动抽水泵间来回巡查,确保水能及时灌溉到田里。

  程夕兵介绍,自己流转了700亩地,通过人挑水、水车灌溉等传统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规模化种植的用水需求。

  近年来小岗村用电量不断增加。除了抽水的电泵,还有电气化育秧中心、农产品加工厂、污水处理厂。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里使用的电器,跟城里人一样,一些家庭还购置了电动汽车。

  去年小岗村生产生活总用电量约3152万千瓦时,在城市里这是15万个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小岗村全村人口4400多人。

  而在1978年决定“大包干”时,18位小岗村农民是在一盏煤油灯下摁下的“红手印”。

  小岗村在1982年通了电,老人记得,那晚村里亮起的电灯让整个村子欢呼。

  电力的普遍使用,反映了农村在不断进步。“一项重大改革是土地集中流转,到了大户手里,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对电的需求增加了。”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目前,小岗村流转土地1.08万亩,占全村耕地面积74%,农业耕种管收机械率超90%。

  6月26日拍摄的小岗村入口处。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供电的稳定性对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国网凤阳县供电公司小岗村中心供电所所长尚帅说,2022年小岗成为“不停电示范区”。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全部土地都流转出去了。他可以腾出手来专心经营农家乐。300个座位的农家乐里安装了空调、冰箱及手机充电宝租赁设备等。

  “大包干”解决了农民挨饿的问题,而农村要进一步富裕,需要更深入的改革。近年来,小岗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

  在村里,一座农业产业园已经颇具规模,盼盼食品、蒸谷米等多个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势头火热。

  “经过我们加工后的稻米产品可比普通稻米价格高三倍。”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继东说,通过技术创新,每年可向国内外销售约2万吨农产品。

  小岗村还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被新型景观灯照亮的小岗民宿迎来许多游客。“90后”姑娘、严金昌的孙女严妹在大学毕业后,也回到村里成了一名旅游讲解员。

  “改革不停步,这始终是小岗与时代同行的法宝。”李锦柱说,改革带来了村民增收,小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0200元增长到2023年的34900元。

  整个中国的用电量都在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被称作“世界工厂”。从卫星拍摄的全球夜间图像上看,中国所在的区域是最明亮的地区之一。

  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也是中国的改革内容和结果。管理、投资、运营都有改革,电力领域也越来越开放。比如,三峡大坝建设采取了国际招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电站向华东地区供电,包括向小岗村所在的安徽省。

  小岗村约百公里开外,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它要释放的生产力与当年“大包干”不同,这也意味着改革向“深水区”突进。

  这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那里坐落着安徽合肥科学岛,这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是有着“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所在地。目前,位于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也正在加速建设中。

  “核聚变一旦商业应用,将一劳永逸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简称“等离子体所”)的工作人员说,“能源问题的解决,意味着人类的巨大进步。说到底,粮食也是‘能源’问题。”

  “科学岛本身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它通过新的体制机制,把许多一流科研院所和国内外科学家汇聚起来,共同解决中国和世界面临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所所长宋云涛说。

  “我们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宋云涛说。

  这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新华社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供图)

  正在实施的改革措施包括打破人才培养机制的束缚,不仅自主培养优秀人才,也有结合全国重点实验室、高等院校等合作培养人才,还面向全球公开招聘人才。

  这里设立“揭榜挂帅”课题,让优秀青年承担关键任务。以EAST运行为例,年轻人只要提出新的想法和提案,课题组就会安排专门的实验时间,共同研究论证。

  科学岛与全球共享科研成果。就在今年暑期,10多个国家的34名国际学生从全球多所高校奔赴科学岛,加入EAST各项课题组,与科学岛科研人员一同做实验、学习聚变装置运行知识。

  近年来,科学岛累计引进各类外籍人才130余人,建立了覆盖150余家科研机构的全球创新合作网络。

  从点亮中国农村的一盏灯,到点亮人类未来的“人造太阳”;从“敢为人先”的小岗村,到“科技创新”的科学岛,改革是他们共同的、最重要的代名词,他们的作为也为改革赋予了更多的时代意义。

(责编:徐婵、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