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08:19:14 来源: sp20241121
中新社 拉萨1月8日电 题:西藏农业农村界政协委员聚焦农牧民增收
作者 江飞波 贡确
“以昌都为例,现有合作社1165家,发挥了带动、组织、引导农牧民的作用。但通过调研发现,合作社还存在运作不够规范、规模偏小、科技支撑不够、人才短缺等短板。”1月7日,西藏自治区两会上,农业农村界政协委员,昌都市政协主席多吉战都发言提出多项意见建议,聚焦农牧民增收。
多吉战都介绍说,昌都1165家合作社注册资本24.29亿元(人民币,下同),年收入7942.68万元。多数合作社是十几个农户的松散式联合,规模比较小,带动能力弱,这些合作社仅辐射带动2.65万农牧民,除社员外仅有1.2万农牧民享受经营红利。
他建议,分批次组织合作社人员到先进地市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提升农牧民入社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合作社走上科学管理、规范发展、产业化经营之路;优化生产流程和完善必要的生产条件,让优质产品尽快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生产许可认证,开拓农畜产品进入超市连锁店销售,拓展销售渠道。
据农业农村界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张海波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西藏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69亿元,已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据国家统计局西藏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净收入成为拉动农牧民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贡献率达35%。
“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我区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张海波说,西藏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体系尚不健全,科技人员服务半径大,人才梯队结构不太合理。此外还存在加工链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品牌创建、培育、扶持投入不足,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张海波建议,持续加大农牧产业要素配置,建立健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改革、现代种业发展、产业融合发展等特殊优惠政策体系;持续加大农牧产业资金投入,扩大农牧产业有效投资的财政支持力度,特别是在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等方面。
2023年3月16日,西藏拉萨林周县农牧民举行隆重的春耕开耕仪式。(无人机拍摄) 中新社 记者 江飞波 摄农业农村界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彦宾说,要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西藏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朱彦宾建议,各地要结合本地畜牧业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加大中央农业转移支付力度,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步伐,建立由政府引导,企业、养殖户、行业协会参与,物价主管部门指导的畜产品价格协商机制;以龙头企业为“抓手”,把养殖生产和加工销售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