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残运会)以“体育”为媒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新起点

发布时间:2024-11-26 05:21:27 来源: sp20241126

   中新社 杭州10月28日电 (记者 王祖敏)杭州亚残运会28日晚闭幕,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这是一届见证了中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成就的盛会。

  在本届亚残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不仅以214枚金牌521枚奖牌实现亚残运会金牌和奖牌的四连冠,且成为首个在单届亚残运会上突破200枚金牌的代表团。

  除了金牌数量创新高,中国队的成绩也具有十足的含金量,此番共打破世界纪录12次,刷新亚洲纪录36次。

  事实上,在亚洲独占鳌头的中国残疾人体育,在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中国代表团已实现残奥会金牌和奖牌五连冠,并在北京冬残奥会上,首次占据冬残奥会金牌和奖牌双榜第一。

  这也是一次全面展示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和新一代中国残疾人精神风貌的盛会。

  他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失去双臂的游泳运动员郭金城以腿划水、以头撞壁,无数泪水和汗水的浸泡,让他终于赢得本届亚残运会的6枚奖牌和外界对他“自带涡轮增压功能”的赞誉;在对协调性和平衡感要求较高的自行车赛场,先天脑瘫的李樟煜所获得金牌里藏有多少艰辛可想而知。

  他们乐观开朗,充满自信。在泳池,失去右臂和右腿的蒋裕燕成为“七冠王”,她乐观表示“在水中,我能自由前行”;在田径赛场,文晓燕3天3破世界纪录,她那句“正常发挥而已”,是最低调的王者宣言。

  他们与人为善,充满爱心。在轮椅女篮赛场,两名中国队员守护着摔倒的泰国选手,等待工作人员救援;在游泳赛场的颁奖仪式上,获得冠亚军的中国运动员将获得铜牌的马来西亚队选手让到中间一起拍照,并曲腿弯腰,与坐在轮椅上的马来西亚选手保持同一高度。

  他们奋发向上,乐于助人。在亚残运会的志愿者队伍中,有多名残疾人“小青荷”。他们中有曾经的残奥会运动员、有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学生、有普通市民,他们力所能及地温暖着他人,也感受着助人的快乐……

  这还是一场见证有爱无“碍”的盛会。

  在机场、火车站、竞赛场馆、亚残运村、主媒体中心等场所,残疾人一路畅通是最基本的保证。为方便残疾人观看比赛,杭州完成19个竞赛场馆的永久无障碍设施建设。洗手间可以“听声辨位”,场馆电梯有盲文按键,赛场内设有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座席。

  在市区,杭州已推动改造提升点位14万个,建设省级无障碍社区121家,提升城市道路75条段、盲道3000多公里、城市人行天桥地道50座、无障碍公厕1600余座……

  这更是一场感受社会助残风尚的盛会。

  本届亚残运会上,除了1.2万名赛会志愿者外,当地市民都是助残志愿人员。杭州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礼让盲道、礼让“第三卫生间”;在举办坐式排球比赛的临平,从地铁口到比赛场馆的8个路口都有城市志愿者,以服务和引导残疾人朋友。

  在赛场、在社区、在街道,残疾人朋友在亲切的笑脸和平视的目光中感受着友好与自在。

  火炬传递中智能导盲犬的引导、开幕式上智能仿生手点燃主火炬、AI手语翻译官……在本届亚残运会上,科技助残也是一大亮点。

  亚残奥委员会主席马吉德·拉什德深有感触地称,杭州亚残运会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运动员村、一流的体育设施,还有众多乐于助人、友好亲切的志愿者,“你们应当为自己感到骄傲”。

  一叶而知秋、滴水可藏海。杭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社会经济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残疾人运动员所展示出的良好竞技状态和精神风貌,也正是中国对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等各项保障成果的体现。

  官方数据显示,近5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全国8500万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710多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如期脱贫,城乡持证残疾人实现就业超900万人,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5年来,中国114.6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1218万人次残疾人得到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稳定在8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9万名残疾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残疾人康复、托养等服务设施达到4539个。无障碍环境明显改善,各级残联在推进无障碍建设进社区、进家庭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作为一场体育盛会,杭州亚残运会已经结束。但以“体育”为媒、以本届亚残运会为节点,中国残疾人体育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又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更高的起点。(完) 【编辑:刘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