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8:02:14 来源: sp20241227
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春节前夕,记者来到位于祖国东端的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感受口岸城市的经济脉动。作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绥芬河有着“百年口岸”的美誉,汽笛声在此已经回响了120年。东出西联、南下北上,边境小城如今成为“开放前沿”。畅通国际联运通道,做大做强口岸经济……绥芬河正着力构建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书写新的开放篇章。
“钢铁驼队”忙
2月5日13时30分,伴随着汽笛声响,宽轨入境的中欧班列3607次货车,缓缓驶入绥芬河站南场。这列满载着44个集装箱板材的货车,从俄罗斯卡拉布拉站发车,前往江苏省徐州市杨屯站,要在绥芬河站办理国际联运运输手续、等待换装作业。
“临近春节,铁路跨境货运更加繁忙,我们全力做好接车、换装作业,保障口岸货运畅通。”绥芬河站交接所车间副所长李义刚说。
绥芬河是我国首批沿边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拥有铁路口岸、公路口岸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绥芬河站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对俄铁路口岸站,是中欧班列“东通道”的重要口岸之一。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经由绥芬河站的进出口运量逐年增多。
“推进!连结!试拉!”绥芬河站南场内,关成亮准确地发出一道道作业指令。“一号连结员,今天风大,要抓牢站稳。”关成亮嘱咐连结员选好车梯,注意脚下安全。
今年45岁的关成亮,是绥芬河站运转车间的一名调车长。冬季作业时,零下20多摄氏度的天气是“家常便饭”。寒风凛冽,关成亮眼睛被吹得流出眼泪,依然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线路,关注列车运行情况,确保人员、列车安全。
“其实我们的工作与拼积木很像,在极寒天气里拼车皮这个‘大积木’。寒风刮到脸上,就像针扎一样,特别疼。但为了保障口岸运输安全畅通,我们必须坚守岗位,为国际联运安全运输保驾护航。”关成亮随口呼出的哈气,早已在帽子和脖套上凝结成冰霜。
换装作业可以说是绥芬河铁路口岸的核心工作之一。由于中俄铁轨轨距不同,入境回程的中欧班列需要把集装箱换装到国内货运列车上,入境的俄铁宽轨重车运送的木材、煤炭、铁矿石等货物则要进行卸货换装,重新装到国内的货运列车上,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入境的俄方货运列车不管什么时候到站,我们都要第一时间进行换装作业,保证货物运输畅通。”今年55岁的曹德胜是绥芬河站装卸车间的一名货装值班员,主要负责一个班组的生产组织、装卸设备检查、人员管理和标准化作业。
换装工作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责任重大。“绥芬河铁路口岸拥有一个年换装能力1100万吨的大型机械化换装场,仅‘龙门吊’就有26台,昼夜不停运转,容易出现各种各样故障。每当‘龙门吊’出现故障时,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修,保证口岸换装效率,畅通口岸,争分夺秒地为‘钢铁驼队’保驾护航。”曹德胜说。
铁路人长年累月的坚守,保证了铁路大动脉的货运畅通。2023年,绥芬河铁路口岸实现全年货物发送1057.5万吨,同比增加10万吨,其中进出口运量完成855.9万吨;开行中欧班列847列,发运85098个标准箱;接俄铁入境宽轨重车3855列,同比增长10%。
在绥芬河站集装箱货场,一列列满载的中欧班列正在等待换装作业。“为了保证国际物流大通道高效畅通,我们挖掘潜力,合理制定集装箱每日换装作业批次计划,调整货区功能,加大设备投入,提升中欧班列及其他货运列车开行质量和开行效率。”绥芬河站集装箱货场值班员邵文斌说,今年绥芬河站还要加强大宗物资运输组织,努力向进出口运量1000万吨的目标迈进。
如今,“钢铁驼队”在绥芬河铁路口岸昼夜不停地运行,架起了一条连通世界的货运“黄金通道”。从这里出境的中欧班列已通达10多个欧洲国家,入境班列覆盖国内25个主要城市。运输货物从最初的家用电器产品拓展到日用百货、农副产品等14个大品类。口岸运输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得益于站场和货场扩能改造,推进“数字口岸”系统应用。国际联运业务实现无纸化通关,更离不开铁路人的辛勤付出。“干的就是保畅通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口岸货运畅通无阻,比什么都重要。”曹德胜平静地说道。
通关效率升
从国门变迁可以形象感知开放带来的蝶变。历经30多年发展,绥芬河从“一代国门”一道铁栏杆,升级到“三代国门”高达52米的现代化通关大楼,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在雄伟的国门下,卡车、客车进出通畅。
“我们要赶在公路口岸春节闭关前,把果蔬尽快运往俄罗斯,现在每天都要发运10多辆卡车的货。”在蓝洋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果蔬仓库内,堆满了即将出口的新鲜果蔬。公司负责人王颍冬告诉记者,春节前后最为繁忙,海关关员每天7点都会来到仓库,对当日出口的果蔬开展检查。
看似普通的工作背后,关系到企业能否及时将新鲜的果蔬运往俄罗斯。绥芬河海关驻公路口岸办事处查验科关员任爱民说:“出口果蔬就是与时间赛跑,我们加强与出口企业联系,建立‘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查验、预约检测等通关服务,实现果蔬出口随到随办、即验即放,确保国产果蔬抢‘鲜’出口。”
王颍冬从事30多年果蔬出口业务,现在每年果蔬出口货值超过1亿多元。果蔬出口务求新鲜,她对通关时效性格外在意。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水果蔬菜主要靠中国供应,需求量大。冬季严寒,必须及时运送出境,才能保证企业效益。”王颍冬告诉记者,发往国外的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必须有检验检疫证。过去需要到海关大厅现场办理,费时费力。如今,通过提交“云签发”证书申请,海关查验一结束,就可以在线报关,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云签发”是2023年智慧海关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绥芬河海关驻公路口岸办事处查验科科长郭保强说:“证书全过程‘云端’签发,简化了拟证出证作业审批环节,大幅减少人工作业时间,提高出证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经营成本。”
通过科技赋能,优化监管模式,绥芬河海关在确保严密监管的同时,不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自2023年4月10日绥芬河海关通过“云签发”模式出具黑龙江省首份证书至2023年底,绥芬河海关公路口岸共出证10876份,货值1.37亿美元。
临近春节,俄方入境货车在绥芬河公路口岸排起了长队,等待办理通关手续。冒着严寒,绥芬河海关驻公路口岸办事处物流监控科的关员正在对入境的俄方货车逐一登临检查。
“春节期间,国内市场对俄罗斯进口食品,包括糖果、威化饼干、果汁饮料等需求量较大。几乎每天都有好几车的互贸商品入境。”绥芬河市民富边民合作社负责人柴永刚说,每年春节前都是边民互贸交易最繁忙的时节,要抓紧时间快进快发,把握好销售黄金期。
“由于可以提前联系海关进行单证预申报、预审核,现在通关比以往快很多。这些互贸商品上午进到互贸监管区,边民下午就能提离,北极甜虾等美食可以当天端上本地市民的餐桌。”柴永刚说。
“现在每天进出境货车达到220辆左右,比去年同期多出60辆左右,货运量更是增加1倍左右。”绥芬河海关驻公路口岸办事处物流监控科科长尹德国告诉记者,为确保口岸跨境物流畅通运行,现场关员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4个小时。为守卫国门安全,海关每天都要对进出境车辆百分百登临监管,开展验核车辆、登临检查、登记放行、场区巡查等作业。
绥芬河海关通过采取“预约申报”“绿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不断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口岸跨境贸易大幅增长。2023年,绥芬河公路口岸进出境货运车辆68892辆次、货运量93.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1.7%、109.9%,均创历史新高。
绥芬河海关关长赵城臣说:“今年,我们将继续立足口岸发展实际,聚焦广大企业关切,扎实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提升海关监管服务效能,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服务口岸通道经济发展。”
口岸经济兴
绥芬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西距哈尔滨460公里,东距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190公里,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绥芬河以“西瓜外交”拉开了边境贸易大幕。如今,绥芬河依然活跃着一批企业家在此奋斗打拼。
“2000年,我到伊春从事木材生意,2006年又来到绥芬河,亲眼见证了绥芬河近20年的发展。”今年52岁的陈菊花是浙江台州人,常年奔走在绥芬河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2018年,她与合作伙伴斥资6000多万美元在俄罗斯购买了87万公顷林地的采伐权,并在俄罗斯境内投资设厂进行木材粗加工,再运至绥芬河进行精细加工,为国内地板龙头企业供货。
陈菊花创立的木材加工厂地处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内,工厂内木地板堆放整齐,犹如一座座小山。陈菊花告诉记者:“临近春节,工人们正在抓紧盘库清点。今年订单比2023年又有所增加,正月初六就要开工生产。”
“我们构建了跨国产业链条,从木材采伐、粗加工、进口、深加工再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能做到成本、风险管控,2023年企业营收额超过了1.5亿元。”如今已是绥芬河和生荣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陈菊花告诉记者,木材行业里做全产业链的企业不多,她要凭借资源优势、制造优势加速推进企业发展,同时也为东北振兴贡献力量。
陈菊花在绥芬河实现了人生出彩,她感受到东北的营商环境正在日益变好:“你看我们租用的标准厂房带暖气,每平方米年租金才要100元,比南方同等类型厂房便宜很多。同时这里人工成本较低、交通便利,还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叠加,企业在这里扎根发展大有可为。”
在陈菊花办公室内,摆放着两个孙儿的照片。2022年,在陈菊花的动员下,她的儿子、儿媳也从浙江来到绥芬河,参与企业管理工作。“离开两个儿子到绥芬河工作很不舍,但作为‘厂二代’,我们要发扬浙商吃苦耐劳的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95后”的儿媳妇管露露说,绥芬河地处开放前沿,做跨境贸易、口岸落地加工都非常有优势,加之东北振兴国家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我希望通过三代人的努力把企业做成百年企业。”管露露憧憬着未来。
作为口岸城市,绥芬河曾在上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吸引大批外来“淘金客”、创业者,福建、浙江商会会员最多时超过4000人。但作为传统商贸城市,受内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如何推动口岸城市转型发展?绥芬河提出要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现状,推动贸易和加工并举、境内和境外联动、口岸和内陆协同,打造木材、水产、食品加工及清洁能源等一批产业项目,发展产业集群,做强“头”在境外、“尾”在境内的全产业链经济,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变。
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俄粮加工正成为区内主导产业之一。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管理局业务科科长韩宗良领着记者走访了几家俄粮加工企业。“李成国的经历比较传奇,我领着你去他的公司看看。”韩宗良说。
今年49岁的李成国是肇东市尚家镇福山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绥芬河良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没有把眼光局限在一个村子里,而是到远隔数百公里之外的俄罗斯“借地生金”,带领福山村百姓到俄罗斯种地、搞养殖,再把粮食回运至绥芬河加工豆粕、豆油,实现农业跨境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福山村百姓就业增收。
2012年,李成国开始担任福山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有1.8万亩耕地,几十人就能忙得过来。但全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如何带领百姓脱贫增收,当时成为我的心头难题。”李成国在绥芬河做木材生意时,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看到那里有大量耕地撂荒。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决定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到俄罗斯租赁、承包耕地种粮,拓展百姓收入。
他们投资近2亿元租赁了耕地1万多公顷,实现当年租赁、当年种植、当年收获、当年回运销售。目前,企业在俄罗斯境内拥有5个农场,最近的农场距离绥芬河仅有几十公里。为了方便俄粮回运,他们还组建了货运车队。作为外国人,自建车队并不容易,但通过不断沟通,最终得到俄方同意。
“把粮食从俄罗斯运回国销售,关税高达65%。如果在综合保税区内精深加工成产品,关税最低能降到4%。”一算账,李成国决定在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内投资建厂。2014年,李成国成立了绥芬河良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3年投资1.6亿元建设俄粮精深加工项目,具备年加工玉米、大豆40万吨的能力。“我们主要靠订单生产。2023年企业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粮食进出口货值达到6000多万元。”李成国说,他要做强品牌,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
在绥芬河,像陈菊花、李成国一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在边境线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奋斗故事,为边境小城注入发展活力。随着开放脚步越迈越大,口岸经济正蓬勃向好。一座城、一群人,默默奋斗、辛勤耕耘,既保障货运通畅,又助推百业兴旺。“百年口岸”绥芬河正积蓄新的发展力量,东方国门正变得更加闪亮。(记者 吴 浩)
(责编:任一林、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