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4:14:42 来源: sp20241115
老年人在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梅林一村社区食堂就餐。 本报记者 向子丰摄
近年来,各地探索兴建了一批社区食堂。原本是为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后来因其“性价比高、食品安全有保障、口味不错”,不仅吸引了老年人,一些上班的年轻人、社区居民也前来就餐。
不过,相对便宜的价格,也导致部分社区食堂在收支平衡上出现较大困难。近段时间,本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针对社区食堂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山东潍坊市一位读者表示:“家里老人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希望社区能开设老年食堂,方便老年人就餐。”一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反映:“最近社区老年食堂停止经营,居民用餐不便,希望尽快开放。”
社区食堂现状如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赴江苏、广东、重庆等地采访。
老年人做饭不方便,社区食堂解决大问题
上午11点,记者来到江苏张家港市塘桥镇花园村老年食堂。红烧狮子头、青椒水面筋肉丝、炒芹菜……各式菜品冒着热气,看起来十分可口。此时,门口已经排起了队,老人们都赶早来吃午饭。说起老年食堂的由来,花园村党委书记钱再飞打开了话匣子。
那是2022年“七一”前夕,钱再飞像往年一样到90岁的老党员朱顺宝家中慰问。两人聊得兴起,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女儿上班回不来,朱顺宝要自己准备午饭。
“我看着老人家颤颤巍巍拖着把椅子进了厨房,扶着椅子、佝偻着身子,动作缓慢地准备午饭,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钱再飞说,“谁家没老人?谁不是为人子女?如果换作是自己父母,吃顿饭这么辛苦,我心里过不去。”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花园村老年食堂很快建成开业,解决了周边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民政部202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超过70%。民以食为天,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等日常吃饭难的现象较为普遍。
重庆渝中区七星岗街道金汤街社区老年食堂负责人张莉退休前一直在社区工作,对老人“吃饭难”问题深有体会:“有的老人做饭不方便,做一餐面条能吃三顿。还有的吃饭不规律,饿了就随便吃点。有位老婆婆生病了没人照顾,每天就喝黑芝麻糊。”
在民政部门、街道社区的大力支持下,金汤街社区老年食堂很快就办起来。“每天准备丰富的菜品供老人挑选,三荤三素一汤会员价只收10元,重庆人爱吃的小面只要3元。”张莉说,为照顾行动不方便的高龄老人,食堂还提供送餐服务,“送餐费收3元钱,我们找低龄的、经济困难的老人来做送餐员,送餐费全部给他们,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社区老年食堂很快就成了周边老人每天必到的“打卡”地,每日客流量接近300人次。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周边社区的老年人也慕名而来。有一位近90岁的老婆婆,去过好多家养老院,每月8000多元的养老院也住过,都不满意,最后还是回家住。邻居把她带到我们食堂,刚坐下她就哭了,说‘政府解决了我们老年人吃饭的大问题’。”张莉说,她办食堂不是为挣钱,“而是为了让老年人能够有尊严地过好晚年生活。”
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发展。2023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完善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点等老年助餐服务设施配置,优化功能布局,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服务便利可及。
目前大部分社区食堂仍离不开财政支持
有了政策的加持,各地建设步伐纷纷提速,社区食堂发展进入快车道。不过,也出现一些问题。
今年初,有关“社区食堂倒闭”的话题一度成为新闻,“有些食堂开业不足两个月即关门,上百位老人预付卡无法退款”。部分社区食堂运营和服务效果不理想,多地出现社区食堂停止经营的情况。
“如果对餐饮行业不熟悉,或者只是为挣钱,不建议进入这个行业。”一位社区食堂负责人表示,他自己经营一家还算成功的连锁餐饮企业,因为想做公益回报社会,与社区合作在现有餐饮店里增加了社区食堂业务。“虽然社区帮忙减免了部分房租,还经常组织活动帮助引流,但社区食堂还是亏损。”该负责人说。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社区食堂的建设、运营、服务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和输血,有的是减免房租,有的是政府购买服务,还有的是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或者定期发放运营补贴。记者采访的多家社区食堂,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闲置房产,要么免收租金,要么只象征性收点租金。如某县一家与餐饮企业合作开办的社区食堂,使用的是物业用房,享受两年免租,而市场上同地段、同面积房屋年租金大约是4万元。
“目前,建设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场地是最大的‘痛点’,也是最直接的政策发力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战略规划研究室副主任关博表示,提供场地设施支持能够切实减轻经营者的成本压力,从而有助于降低餐食价格,确保普惠公益性质。
除了房租,人工费用也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媒体报道了河北保定市一家社区食堂,招聘了4名厨师,每月人工成本2万元左右,但每天来就餐的只有30多人,每月总营收还不足以支付人工成本,只能暂停营业。
一边是较低的价格,一边是人工、水电气等固定成本支出,社区食堂要实现收支平衡,往往需要财政补贴。一些社区食堂经营者努力通过商业运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思路就是打造“网红餐厅”,吸引更多客流量。
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圆桌和折叠椅、复古的暖水瓶和印花玻璃杯、墙上刷着“为人民做好饭”的标语……重庆市江北区华新街街道大兴社区食堂负责人王利将经营的社区食堂打造成网上知名的“打卡地”,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社区食堂做自助餐,靠的就是人多量大、薄利多销。街道社区帮忙做推广营销,客流量大了,盈利自然上去了。”王利说,有了盈利作保证,社区食堂就能一直经营下去,“看着老人每天高兴地来、高兴地走,心里还是挺感动的。”
利用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
福保街道益田社区是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早期建成的一处超大型住宅小区,约有3万多居民,其中常住老年人口占比约18%。“我们小区也要搞一个社区食堂。”在居民议事会上,不少居民提议。
很快,由民政部门牵头,整合物业场地资源,凝聚社区党委、物业公司、业委会、老年人协会等多方力量,引入一家专业餐饮管理公司作为社区食堂建设方和运营方,益田社区数字健康食堂开业运营。
社区食堂建在哪里、需要哪些设施、采取哪种运营模式,都是居民们商议的结果。在居民议事会上,征集到关于社区食堂建设的意见建议100多条,益田社区食堂的桌椅板凳、橱窗灯具等选购方案,都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建议。比如社区食堂选址在二楼,采光、通风条件较好,但是老年人上楼不方便。在居民建议下,特意加装了一部电梯。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地方都选择与餐饮管理公司合作开办社区食堂,利用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保证质量。有的餐饮管理公司在多个省份开展了社区食堂业务,将先进经验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助推社区食堂更加便民、惠民、利民。
江苏苏州市姑苏区是人口繁盛的老城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目前,姑苏区绝大部分社区老年食堂都由姑苏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开设了13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每家中心都配有售餐窗口、用餐区、厨房等场地设施,并向社会开放,同时还为15家日间照料点提供配餐服务,平均每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每天提供超2000人次的老年助餐服务。
据公司总经理江政介绍,公司的老年助餐服务收支基本持平,主要盈利点其实在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江政坦言,老年助餐服务是作为打响口碑、打造品牌的引流项目,“每位老人只需充值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每餐减免2元的优惠,同时还能以优惠价格享受各种养老服务包,比如送餐服务、家政清扫、保健康复等。公司有了盈利模式,就能持续运营下去。”
“社区食堂不管是跟谁合作,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找到合适的盈利点反哺老年助餐服务。”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志萍说,引入第三方主体时要注意当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饮食特点、养老产业基础等要素,主动培养老年人的消费观念,让他们对各种养老服务逐渐认识、接受,形成良好的养老服务生态,推动养老服务更符合老年人需求。
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临近中午,重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食堂500多平方米的店里坐得满满当当,其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也有周边工作的年轻人。“基本套餐10元,60岁以上特困老人只需付2元;自助套餐18元,20余种菜品,60岁以上老人15元”,优惠的价格、丰富的菜品、新鲜的食材,一年多来,这里已经成了周边闻名的“网红餐厅”。
作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食堂兼具公益性与商业性,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能否实现盈利。
在重庆,社区食堂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有与餐饮企业合作的、有物业经营的、有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办的,在农村还有村社食堂、赶集食堂、村集体经济食堂等多种模式。“我们支持采用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订餐、就餐、送餐等便捷服务。”重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提供长期稳定的供餐服务外,部分社区食堂还延伸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把食堂变成了老年活动场所,“老年人享受到更优惠、更贴心的养老服务,社区食堂又有了盈利收入,实现了双赢。”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奂平清看来,老年助餐服务要把公益属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有偿服务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老年助餐服务的普惠性。同时,还要积极创新老年助餐的组织形式、服务模式、运营机制等,积极探索各具特色、方便有效的服务方式,努力把现有的服务资源、设施场地、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利用起来。
“单纯依靠社会化餐饮和配送服务并不能全面解决居家老人的吃饭问题,需要在关键环节予以政策扶持和保障,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普惠经济的助餐服务。”关博表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既要挖掘社会化餐饮市场、养老服务机构和其他有助餐服务提供能力的经营主体力量来扩大养老助餐服务供给水平,同时也要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服务的普惠性。”
江苏苏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罗林则认为,有关部门应调整角色,着重做好政策引导、保障服务以及监督管理工作,“政府不要自己‘下场’经营社区食堂,要把主动权交给第三方主体,由市场来评判,老年人会用脚投票。”
“老年人吃饭的事不仅要办,而且要办好。”深圳市福田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科科长赵兵伟说,社区食堂也应注重健康饮食,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提供营养搭配科学的普惠性助餐服务,精准把握居民需求,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武表示:“应当鼓励专业化的社会机构或市场机构来运营社区食堂,利用社会组织监督社区食堂,以专业化、公益化的方式,解决好老年人的吃饭问题。”
“社区食堂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深圳市读者袁文良说,“建设社区食堂首先要做科学的评估和规划,系统规划、稳妥推进,真正把社区食堂这件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本报记者王伟健、刘新吾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3日 08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