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随人 火树银花(诗词里的中国节·元宵节)

发布时间:2024-11-09 18:45:20 来源: sp20241109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社区小朋友在品尝元宵,迎接佳节。 张 枨 丁根厚摄影报道

图③:在四川省自贡市中华彩灯大世界举办的第三十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亮灯。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图④: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富有创意的装饰挂件营造出浓郁的喜庆氛围。 姚 烨摄(人民视觉)

元  宵(节选)

唐  寅(明)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千门开锁万灯明”,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宵夜不仅是月圆之夜,也是民间娱乐集萃之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阖家团聚,其乐融融。

天上月圆  人间团圆

“有灯无月不娱人”,月亮一直是元宵节的关键词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正月十五的夜晚相聚共赏一年之中的第一轮圆月。伴着月色,元宵节常吃的元宵、汤圆也被赋予“团圆”“圆满”的象征意义。

北方的元宵,是以馅为基础制作的: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均匀的小四方块,然后把馅料放入像筛子一般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俗称“摇元宵”。

区别于北方的“摇”,南方则是“包”汤圆。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个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湿糯米粉黏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圆”对中国人有特殊的含义。元宵佳节阖家共聚时,吃上一口元宵或汤圆,是温馨的仪式,亦是厚重的寄托。

张灯结彩  通宵达旦

元宵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商代。汉代已形成正月十五观灯赏灯的习俗。到了唐代,元宵庆典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从宋代开始,元宵节流行白昼为市、夜间燃灯。明清时代,每逢元宵节,各地张灯结彩,通宵达旦。

正月十五夜(节选)

苏味道(唐)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

明月逐人来。

灯火是元宵节最具特征的意象,元宵赏花灯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我国各地的花灯种类繁多,形态千变万化,制作技艺也各具特色。比如北京的宫灯、上海的龙灯、广东的走马灯、哈尔滨的冰灯、四川的自贡灯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彩灯新品种相继出现,一些彩灯还增添了钢筋铁骨灯架、微型马达和电声光源。在自贡,传统彩灯与数字技术相遇,碰撞出了新工艺、新创意,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彩灯景观闻名中外。

对于元宵节夜晚灯市热闹繁荣的景象,诗人们向来不吝以美好诗句加以描绘。“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些诗词将元宵佳节灯月交辉的热闹场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描写爱情的诗句,也为元宵节增添了不可或缺的浪漫色彩。

民俗活动  热闹非凡

元宵的热闹,关键在一个“闹”字。闹元宵往往从正月初十就开始了,直到正月十五夜达到最高潮。每到这个时候,除了吃元宵、观彩灯,猜谜、歌舞、杂技和戏剧演出等活动也是元宵节民俗文化的重头戏。

京都元夕

元好问(元)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宋代以后,人们在精心制作各种彩灯外,还开始为彩灯贴上各种谜语,这就形成了最具元宵节特色的活动:猜灯谜。猜灯谜是一项兼具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的活动,也是各地新春灯会灯展活动的重要内容。灯谜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灯会的文化内涵,提升了灯会的魅力。灯谜的谜面包罗万象,无论诗词文章、花鸟物品,只要是众所周知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谜面。六朝以后一直到唐代,文人嗜谜语者众多。谜语悬于灯,供人猜射,则始于南宋。因猜谜既能启迪智慧又饶有趣味,深受人们欢迎。

在一些地区,还有元宵节划旱船的习俗。划旱船又叫跑旱船,据说是根据渔民在水上打鱼的情节创作出来的,其表演和道具都很简单朴实,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表演者手中拿着桨,做划船的动作,一边跑,一边唱些地方小调。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扭秧歌……天南海北共赏皓月、共庆团圆,人们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表达福暖四季的期盼,迎接顺遂安康的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4日 06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