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1:43:54 来源: sp20241206
中新社 成都8月7日电(记者 贺劭清)中外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7亿年来,地球自转呈阶梯式减速。其中,7亿年至2亿年前之间,地月距离增加了约20000公里(每百年增加约4米),日长增加了约2.2小时(每百年增加约1.58毫秒)。
这一科研成果于8月7日以“Geological evidence reveals a staircase pattern in Earth’s rotational deceleration evolution(地质证据揭示地球自转减速的阶梯状演化模式)”为题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分别为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的黄何研究员和马超教授。
此前有科研团队研究发现,由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正在以显著的速度减缓地球自转,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实,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月引力产生的潮汐耗散作用使得地球自转减速现象一直存在。但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自转减慢的速率是否和现今一致?
针对该问题,成都理工大学大数据沉积团队联合国际著名的天文学家Jacques Laskar团队以及德国、爱尔兰的地层学家团队经过2年的联合攻关,获得了过去7亿年至2亿年前的地球自转参数,通过天文理论计算,得到地球自转周期和地月距离。
这些结果能够独立验证潮汐模型的可靠性,并揭示7亿至2亿年前地球自转减速的阶梯模式。此外,本次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的超大陆聚合和冰川发育也会影响地球自转速率。
本次研究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当地球自转速度减缓到一定程度时,潮汐耗散作用将不占主导地位。通过对比同时期的生物演化数据、海洋地球化学数据等,研究还发现地球自转的两个主要减速期可能为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本次研究对重建地月系统的演化历史,探究地球自转减速的气候、环境、生物演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