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林果产业中的“她”力量:让岭上果飘香

发布时间:2024-11-02 05:04:14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网 兴安盟11月14日电 题:内蒙古林果产业中的“她”力量:让岭上果飘香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我们老百姓想干一番事业不容易,她给我添了底气!”果农骆兴国口中的“她”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国有林场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林业高级工程师张艳青。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公布第三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名单,张艳青成为其中一员。

  1968年生人的张艳青毕业于内蒙古林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专业,1989年毕业后就投身林果产业,一干就是34年。

  “我这一生都与果子打交道,从未想过改变。”张艳青说。

资料图。图为张艳青(左二)现场实践授课。 曾令刚 摄

  进入冬季,张艳青也不闲着。这几天,她正挨家挨户造访果农,为他们讲解果树越冬防寒知识,避免果树遭受低温冻害。

  突泉县地处大兴安岭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林果栽培历史悠久,是寒地苹果和沙果的主产区,果品果质以甜、脆、汁多远近闻名。

  然而,突泉县干旱缺雨,造林成活率低。1998年起,张艳青在当地推广应用多项抗旱节水技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从那时起,她便一头扎进林果业一线,白天带上干粮和热水上山测量树木生长情况,晚上用电脑做好记录,比对苗木情况,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资料图。图为张艳青(右一)指导果农病虫害防治。 曾令刚 摄

  在大量的实践勘察中,张艳青因地制宜地探索出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特色林果业标准化进程的新路子。

  几十年来,张艳青推广应用果树优良新品种达3万亩、果树经济林抗旱丰产栽培技术6万亩,提高了林果生产的科技含量,使林果产业成功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目前,已有约2万亩果树进入结果期,年均生产鲜果约2.6万吨,增收6000万元以上,受益果农达500余户。

  骆兴国还记得果园建成的那天,是张艳青亲自挖树坑、定行距、测株距,全程跟着他和工人们一起,边干边教,仔细叮嘱着果树种植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弄得浑身是土。

  在张艳青的指导下,如今,骆兴国果园果树的成活率能达到98%,今年秋天,他仅卖沙果就赚了3万元。

资料图。图为张艳青(左一)帮助农户解决栽植果树遇到的困难。 曾令刚 摄

  “现在突泉县已成型果园的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林果产业的基础已经奠定好,接下来,我们将在果品的冷链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加大投入,提高果品的附加值,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张艳青看着果农们丰收的喜悦,她更是干劲十足。

  这些年,张艳青根据林果生物学特性,带领技术员对果农的栽培管理进行科学指导,开展从整地、栽植到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服务,同时,针对果农因果园经营管理不善、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果农王丽杰感慨道:“听了张老师的课,我才明白,原来像咱们这样雨水不充沛的地区,先往树坑里浇水,再种树,树根能吸收更多水分,才更容易存活。”

资料图。图为张艳青为果农们开展技术培训。 曾令刚 摄

  截至目前,张艳青累计培训农民技术员2万余人次,培养林果示范典型100多户。

  为了能第一时间解决果农的问题,张艳青还组织建立专家与果农共享的“突泉县果业联盟”微信平台和微信群,目前,联盟已纳入果农180余人。

  张艳青说,她的愿望就是让岭上果飘香,带着果农看林果花常开。(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