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0:42:23 来源: sp20250102
“为了避免文旅传播中的‘千城一面’,我们要挖掘城市的精神符号、价值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以及如何传等一系列问题。”在近日举行的短视频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表示。
在她看来,过去很多城市的文旅以打卡风景点或制造奇观为主,如今这些现象逐步降温。“城市文旅的吸引力在于当地人想法、做法和活法与其他地域的异同。这也许才是文旅的价值体现。”
“比如,一些网民很想知道东北人是怎么逛早市的,所以平台上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地的早市文化获得了上百万点击率,这也成为大家去东北旅游的出发点之一。”
周敏认为,文旅传播当中的生活符号、精神符号是价值传播的基础,城市形象的人格化传播,也是文旅下一步的发力点。
“过去的古城改造偏重商业性,游客仿佛置身于大型商场,对在地性文化没有沉浸式的感受,这就导致改造后的古城白天商贩泛滥,晚上却空无一人的现象频出。实际上,游客更希望体验古城的生活气息,看到当地人依旧生活在古城中,沉浸式感受古城与现代化生活的融合。这样的古城才有新的魅力。”
对于文旅城市如何实现从“网红”到“长红”,周敏指出,打卡式、网红式的文旅传播可能是情绪在作祟,想让城市“长红”则需要情感作为基础。“情绪有可能是被激发、被策划出来的,但情感是长期的、稳定的。因此,我们需要在传播情绪的基础上,将情绪转化为情感。”
对此,周敏认为,这需要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做好基础和相关配套工作,让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既有情绪的起承转合,又有依依不舍的情感价值。
此外,周敏表示,在社交化媒体的今天,没有对话就没有传播。如今文旅不再是先有知名度,再有美誉度,而是有可能先有少部分人的美誉度、忠诚度,才有知名度。所以在文旅宣传中,需要先激发一部分人对城市的喜爱,这种喜爱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后,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共鸣,在大众体验中形成知名度。
因此,情绪转化为情感还需要平台提供的媒介记忆。“现在大家去一座城市,是由于社交媒体上形成的记忆点;离开这座城市时,也希望带着美好的回忆。我们希望借助短视频这种平台,让游客对文旅城市的感受从媒介记忆转变成社会记忆、情感记忆,这才是一个城市文旅成功的真正象征。”(左雨晴)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