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17:53:17 来源: sp20241124
新华社加沙3月20日电 题:中东战地手记|在加沙,不放弃生的希望
新华社记者伊马德·德里姆利
去年10月7日凌晨,我被一阵炸雷般的巨响从睡梦中惊醒。随后,看到窗外火箭弹接连射向高空,将漆黑的天空“点亮”,爆炸声此起彼伏。很快,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开展新一轮军事行动,代号“阿克萨洪水”。
以色列的报复来得很快!以军无情而猛烈的空袭,使整个加沙陷入一片火海。10月12日晚,我居住的加沙城特拉哈瓦区在冲突爆发以来第一次遭到空袭,我家三层楼建筑不停地摇晃,如同地震。爆炸地点距离我只有不到200米!
冲突愈演愈烈。以色列军队从加沙北部一路向南推进,加沙的巴勒斯坦人也被迫一路向南逃难,我和家人也不得不加入了逃难大军。13日早上,一则以色列军方声明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以军要求加沙地带北部居民全部迁至加沙干河以南地区。
核实消息后,我们全家人聚在一起商讨对策。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放弃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70多岁的父亲起初并不想走,但在孩子们恐惧的眼神和苦苦的哀求下,他最终选择妥协。
哈马斯自2007年控制加沙地带以来和以色列发生过至少4次大规模冲突,但这一次从时间跨度、死伤人数以及人道灾难情况来看,算得上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战争”。我和家人们也是第一次经历流离失所,在收拾完行李启动汽车逃离加沙城那一刻,下一秒会经历什么完全成了未知。
从加沙北部到南部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内陆的萨拉丁路,另一条就是沿海的拉希德路。或许是因为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情有独钟,我和家人们13日下午选择沿着拉希德路南下。
这次看似随意的选择却无意间救了我们全家人的性命。我们后来得知,13日当天从萨拉丁路南迁的人群不知是遭以军空袭,还是不小心踩中哈马斯的地雷,70余人丧命。
到达加沙干河附近后,一座狭窄的小桥附近有个污水处理厂,恶臭的气味与火药硝烟的味道混合在一起,令人窒息作呕,但更让人难受的是,我在这里目睹许多同胞好不容易脱离险境后却找不到栖息之所的艰难处境。我还比较幸运,一位在中部城市代尔拜拉赫的朋友清理了他房屋的底层,租借给了我们一家,成为我们的临时避难之所。
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巨大的落差对被迫踏上逃亡路的我来说并不容易接受。我不再以喝咖啡开始新的一天,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每天一起床就需要出门奔波,为家人特别是年迈的父母和3个孩子寻找果腹之食。
随着物资愈发短缺,加沙物价如火箭般飞涨:每公斤5美元的西红柿,每公斤70美元的牛肉……此外,燃料和饮用水的短缺使我们不得不以“最原始的方式”生存下去。
加沙地带是中东乃至全球的新闻热点。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100多名记者遇难。在他们的葬礼上,同事们都会把印有“PRESS”(媒体)的防弹背心覆盖在遗体上,每当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会感慨新闻职业的神圣。
一次在路上我偶遇了半岛电视台记者瓦伊勒·达赫杜赫,他在此次残酷的战争中失去了同事、妻子和孩子,我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和慰问,他表示要继续向世界传递真相。
目前已有约140万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地带最南端城市拉法避难,占加沙地带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几乎挤爆了这座城市。冲突中的人们就如同浮萍,谁也不知道何时能重返家园。
5个多月来,我从未回过加沙城的家,前几天留守那里的邻居给我发回了照片——受以军地面行动的影响,房屋墙体受损严重,但主体结构仍然清晰可见。
作为新华社记者,我每天都要报道冲突的进展和动态。冲突造成的加沙巴勒斯坦人死亡人数早已超过3万,每天不断增长的死亡数字几乎令人麻木甚至绝望,但我知道,那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条消失的鲜活生命。
如今,寒冬已过,春天已至。但对加沙人来说,前景依然暗淡,死亡威胁犹如幽灵般紧随,但每个人都没有放弃生的希望……(翻译整理:记者柳伟建)
(责编:于洋、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