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跨”步走 内融外联释放“磁吸力”

发布时间:2024-12-27 08:37:35 来源: sp20241227

   中新网 南宁1月24日电 (记者 杨陈) 背靠中国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独特的区位为广西经济“跨”步走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正在举行的2024年广西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为广西内融外联释放“磁吸力”建言献策,畅想开放发展图景。

广西钦州华谊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周军 摄

  内融:跨区域协同发展

  当前,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西正在布局一盘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大棋”,向北承接京津冀、长三角产业集群转移,向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向西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

  “我们依托广西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百色、崇左等七市现有各类园区,整合建设了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合作区沿海沿边沿江,矿产、岸线、人力等资源丰富,多项政策优惠叠加,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广西人大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产业园区办主任邹展业说。

  他介绍,目前,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7片区新签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7个,在建园区及产业项目701个,超2000亿规模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硅基材料、浆纸、能源等7个千亿(人民币,下同)规模产业集群正加快形成。2024年广西将加快提升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能力,加速产业集聚,力争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超120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2000亿元。

  一条西江通两广。“广西应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民建广西区委副主委罗扬生建议,广西可推动江海联运“一体化”,实现客货物流“一张网”;助推两广重点产业深度对接,形成“大湾区—北部湾—东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通过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增加其在广西的经济纵深。

  2023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突破9000列,构筑起通陆联海的开放“强磁场”。为加大对该通道的扩能畅通,广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现场发言和提案中建议,支持云桂沿边铁路全段建设,将云桂铁路“靖西经崇左至防城港段”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等规划的实施项目;尽早规划设计北部湾—成渝地区重载铁路,提升北部湾基地服务成渝地区大宗商品的供应水平,从而提升通道沿线运输能力。

广西北部湾港钦州港区。俞靖 摄

  外联:跨境合作添活力

  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省区。在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程皓看来,广西应充分结合国内和东盟产业优势,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金融链“四链协同”,隆起跨境产业高地,培育营商生态,“聚链成群”锻造未来。

  目前,位于广西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已实现马来西亚毛燕输华常态化,形成集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已完成土地开发约10平方公里,入园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约460亿元,将创造长期就业岗位近2万个。

  “广西应进一步巩固在中越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地位,推动更高质量桂越跨境产业合作。”民革广西区委会副主委佟义东建议,在广西东兴、凭祥、靖西等边境经济合作园区大力推进汽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与越南产业集群对接及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协同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力量,打造“东部地区研发设计及提供核心零部件+中间产品广西生产制造+越南末端组装加工”的区域主导型跨境产业链分工体系。

  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市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的出口加工产业和以东盟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的进口加工产业。中越“两国多园”建设有序推进,2023年凭祥产业园新签约项目55个,入园企业利用“两国多园”发展平台,构建跨境产业链,增强了企业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了企业综合发展能力。

  除传统产业外,广西政协委员亦建议,桂越要探索北斗、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境合作机会,发挥互补优势,激发合作新活力;强化数字赋能,共建跨境供应链或专业市场“云平台”,增强跨境产业内生动力。专业人士同时提醒,广西及各方伙伴在发展跨境产业过程中应增“绿”加“数”,保证跨境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