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种粮大户算起夏粮丰收“三本账”

发布时间:2024-11-16 14:04:20 来源: sp20241116

风吹麦浪,麦穗清香。时下,农业大省山东进入小麦大面积收获期。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于河街道陈平家村,农机手们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驰骋,金黄色的麦粒很快装满车斗。

“今年小麦平均亩产达到1200斤,比去年增产8%,又是一个丰收年。”站在地头,潍坊绿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建海笑着说。

潍坊是山东产粮大市,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超过575万亩。作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绿野合作社目前集中流转耕种了3.2万亩地,还为7万亩地提供托管服务。

“干农业就要算精准增粮账。”从事粮食生产近20年的马建海告诉记者,俗话说“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八成收”,小麦成熟期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如果收早了,小麦灌浆不完全,产量会下降;如果等到小麦完熟,籽粒养分会倒流回秸秆造成粒重下降,机收时还因干燥极易掉粒。

“我们选择在小麦蜡熟期八成熟时精准收获,这时籽粒饱满、机损率低,每亩地能多收50斤麦子。”马建海说,小麦早收后,第二季的玉米能早种一星期,秋收时平均每亩还能增产100来斤。

粮食收获时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不能马上烘干,就意味着减产。记者在绿野合作社的粮食烘干中心看到,一车车刚收获下来的小麦被投入烘干设备进料口,烘干后的粮食被存入仓储库房,既减少了不利天气影响,还能通过调节销售价格额外增加一部分收益。

“2022年,邻省部分地区麦收季节遭遇‘烂场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马建海说,“在潍城区党委政府帮助下,去年我们投资2400万元针对粮食减损环节‘补短板’,上马了两组烘干设备,可日烘干小麦2400吨、玉米900吨,还建设了仓储库房和晒场,可以确保我们和周边群众收粮无忧。”

一体化经营还催生共同致富账。近年来,潍城区积极推行土地规模化流转、一体化经营模式,支持合作社“抱团发展”,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实现土地“活”起来、粮仓“鼓”起来、村民“富”起来。

于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丽说,按照绿野合作社的“保底+分红”模式,每亩地支付给农户800元的保底收益,种粮收益由农户、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绿野合作社分别按30%、40%和30%的比例进行分红。

“我们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了700余亩地,通过集中流转种植增加了产出效益,去年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于河街道东何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学说。

马建海介绍,他们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服务,既解决了农村老龄化面临的“谁来种地”问题,又通过降成本、提效益,平均每亩地盈利600元,去年带动村集体、农户共计增收1000多万元。

“合作社算的是农民增收的经济账,政府要算粮食安全的大账。”潍城区委书记刘金国说,每亩地一年多收150斤粮食,光绿野合作社流转和托管的10万亩地一年就能增产1500万斤。粮食增了产,农民增了收,粮食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这账咋算都合算。

新华社济南电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