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带来新生活方式

发布时间:2024-11-18 10:04:16 来源: sp20241118

  在四川绵阳,市民体验无人驾驶公交车。   陈冬冬摄(人民图片)

  在上海,人们在触摸感受机器人的仿生机械手。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坐无人驾驶汽车”“打空中的士”“拥有人形机器人”“跟数字主播聊天”……这些场景,正在中国各地逐渐进入现实生活。

  在北京亦庄,人们已经开始对满大街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无人配送车司空见惯;前不久,在广州,一款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越广东省博物馆、花城广场等地标景观,顺利完成试飞;在合肥,汽车生产线上,出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身影……

  全新生活方式的背后,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中国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飞速前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新“玩法”不断涌现

  这些全新的应用,正实实在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6月28日,一架东部通航AW139型直升机载着10名旅客,从深圳北站接驳机场腾空而起,中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正式开航。乘客只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下单,即可从深圳北站搭乘直升机,打“飞的”去深圳各大城区,以及香港、澳门、中山、珠海等多个大湾区城市。

  这只是低空经济的一个最新案例。低空经济,是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产品主要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

  与此同时,无人驾驶已出现在全国多个城市街头巷尾。在武汉、广州、北京等地,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成为市民的全新出行交通工具选择之一。比如在武汉,从今年2月底开始,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实现了横跨长江贯通示范运行,仅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就有超300辆无人驾驶汽车在武汉街头运行。

  就在今年,优必选旗下的人形机器人也先后走进比亚迪、蔚来、东风柳汽的汽车智能工厂,像一名真正的生产线工人一样,执行物体搬运、质量检查、SPS分拣、化学品处理以及装配等诸多任务。

  在全国各地,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产品正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遇事不决问AI(人工智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而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还能根据要求,自动生成视频、文案、音频等。以数字人主播为例,如今,在京东、淘宝、抖音电商等平台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字人主播已经非常常见,不少商家依靠数字人主播,实现了24小时直播带货。

  新产业迈向规模化发展

  新奇的现象背后,是相关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以低空经济为例,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今年上半年新注册无人机近60.8万架,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1.4万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机构赛迪顾问4月发布报告预计,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80多个,注册用户已突破5.64亿。7月3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2014年至2023年间,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超过3.8万件,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6倍之多。

  对无人驾驶行业来说,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建有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开放测试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各地智能化路侧单元(RSU)部署超过8700套,多地开展了云控基础平台建设。

  今年4月9日,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暨具身智能峰会上发布的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到2029年达到750亿元。

  新支柱新赛道加快培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在政策指引下,各行各业正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比如,在无人驾驶领域,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正式对外公布,我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沈阳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随后,多个城市纷纷宣布一系列措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再如,今年以来,“低空经济”不但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不断涌现出新业态、新玩法,包括我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5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首次实现从深圳到珠海飞行,国产民用载人飞艇“祥云”AS700完成首次转场飞行,等等。为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围绕装备创新、机场建设、准入管理、服务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改革创新举措。

  看似科幻的新生活场景,背后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新领域新赛道的不断涌现。7月26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生物制造、氢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领域精准发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