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积极构建未来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24-11-25 09:25:32 来源: sp202411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就是社会生产力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先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应以新质生产力抢占制高点,引领新技术革命发展,抢先培育新兴产业,进而构建强大的竞争优势,率先抓住未来发展机遇。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因素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和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涉及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实体性要素,以及科技、管理和教育三大渗透性要素,其中人的科技劳动具有引领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功效,由自然环境构成的自然力应与劳动力和科技力相协调。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在各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随着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需要摆脱传统生产力的束缚,形成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在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生产力因科技持续突破创新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实现脱胎换骨式的进化,具有颠覆性的新形式和新质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质生产力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社会生产效率也将获得更大的提升,体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今时代,科技变革愈发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与产业进步的关系日益紧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已成为一条普遍的规律。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及人工智能等,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催生出无数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本质就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和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包括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构建的平台经济、传统产业的高新科技化改造和生产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等,均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呈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全力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特点与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具有科技含量高、创新性、效率高、可持续性和竞争力强等特点,可以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质生产力特点在“新”,优势在“质”,落脚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目前,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国仍然面临着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需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实现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的突破,尽快解决“卡脖子”难题,抢占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呈现快速密集突破趋势,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构成的新技术体系正成为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引擎。新质生产力形成之后,能够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培育一大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释放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社会价值,并将为提升我国的全球竞争力提供持久动力,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

  全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客观上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综合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科技研发、产业升级、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创新等全方位入手。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突破,科技研发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火种,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快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落地应用。必须站位高远,加大科研资源投入,着眼于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的技术,优化创新链,提高从研发、转化到应用的工作效率,加快形成具有新原理、新机理的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以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需要加快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各地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紧跟国际科技发展潮流,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走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之路。

  人是生产力生成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各地要制定落实好育才招才引智的创新人才政策,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懂现代化企业管理、拥有高科技研发能力、擅于利用新质生产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单位改革力度,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科技产出效率。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可通过加强制度创新,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宽容、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合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光明日报)

  (作者:杨叶平,系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