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4:22 来源: sp20250108
中新网 合肥3月20日电 (吴兰 夏瑞)“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从教生涯里始终做到爱党、爱国、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科、爱学生,是我终其一生的追求。”2024年3月14日,合肥工业大学鲍良弼教授迎来了自己90岁的生日,这一年也是他从事教育工作的第70个年头。他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发挥余热,为培养时代新人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鲍良弼教授。合肥工业大学供图鲍良弼曾任该校应用物理系主任、激光研究所所长,带领团队荣获国家级奖励三项和省部级奖多项,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55年,时值弱冠的鲍良弼毕业留校任教。三年之后,鲍良弼有幸被学校选派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工程物理。“我们主要学的就是怎么造反应堆、造原子弹。”他说。在上海交大三年的进修求学使鲍良弼打下了良好的学科基础,也使他受益终生。
进修归来后,鲍良弼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很快成为学科骨干教师。二十世纪70年代初,鲍良弼在《科学画报》上看到军用激光测距的应用,激发了对激光物理的研究。
“我觉得我们也能干!”鲍良弼说。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支持下,他牵头筹建激光研究组、研究室、研究所。从组队到调研,从买器材到做科研,鲍良弼带领激光组干得热火朝天。几个月之后,团队打出了合肥工业大学的第一束激光。
随后,鲍良弼带领团队研发的“激光虹膜切除仪”“激光全息光测弹性”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研成果奖,“激光微电光谱分析仪”获1986年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做科学研究,既要学会调查也要擅长研究,要找到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创新点,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把科研做好。”鲍良弼说。
1980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鲍良弼瞄准学科前沿,认为要想办好大学,需要有理工结合思维,并通过工科大学办理科,推动学校更好发展。当年3月,合肥工业大学正式成立应用物理系,并于当年招收本科生。之所以定名应用物理系,就是为了区别于综合大学,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突出“应用”二字。而合肥工业大学也成为率先一批打破理工科边界,在工科大学办理科的高校。当时全国工科大学中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和现大连理工大学三所院校开办了物理系。
2000年,经过20余年的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年逾花甲的鲍良弼也年满退休。兢兢业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他,却不甘从此庸碌。时值该校迎来国家级的教育部评估,他受命担任了本科教学督导组组长。
通过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鲍良弼深入一线了解教育教学情况,同时通过深入课堂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教学。他组织制定的《课堂教学教师“八要”“六忌”》《多媒体教学要领》《毕业设计(论文)“四培养”“二不准”》等系列文件,有力推动了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获得教育部评估优秀,鲍良弼也获得评建工作个人突出贡献奖。
“工作可以退休,但共产党员没有退休。”2008年,鲍良弼再次挑起重担,担任合肥工业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和“五老”报告团副团长。
鲍良弼教授和同学们在一起。合肥工业大学供图“同学们,生命不打草稿,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你们跑赢了高考这一棒,在人生新起点的今天,一定要目标明确,分清主次,抓好一分一秒。”这是鲍良弼为同学们做的次数最多的报告会——《跑好人生第二棒》,每次都能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鲍良弼2010年获安徽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5年获感动工大人物称号。该校关工委报告团先后荣获了全国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安徽省关工委先进集体奖。
从工业专科学校到全国重点大学,从“211”工程建设到现今的“双一流”建设,耄耋之年的鲍良弼见证了合肥工业大学事业建设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先进科学技术的腾飞。
“我回忆起自己这一生的时候,认为要把个人融入祖国、融入到党的集体里面来,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这样的一生才能够有意义。”鲍良弼说。(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