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2:34:20 来源: sp20241216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题: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从五年成绩单看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新华社记者陈炜伟、严赋憬、王悦阳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六省经济总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发展大有可为。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时强调,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扎实工作,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近5年,中部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创新发展打造新引擎
列车悬空而挂,在城市穿梭“飞行”……在湖北武汉的中国光谷,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光子号”展现满满科技感。在一系列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光谷聚集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
只需语音指令,就可创作AIGC图片、应用程序、简历等产品,在安徽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入驻企业超过2000户,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中国声谷形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从光谷到声谷,中部地区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优化重组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1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在量子通信、自主安全计算机、工业母机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加速实现产业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日益强劲。
从空中俯瞰大众安徽MEB工厂,一辆辆大货车陆续排队进入园区,运送物料;步入车间,AGV小车有序往来,准备出口欧洲的订单正在这里抓紧生产等待交付。
短短两年半时间,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市建立了一个新的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并与多家中国企业进行电动化、自动驾驶、电池等领域的全面合作。2023年,安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6.8万辆,同比增长60.5%。
安徽的汽车、湖南的重工、湖北的电子、江西的航空……中部地区制造业打造众多亮丽“名片”。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制造业增加值由2019年的6.1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8万亿元,规模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创新蓄积起澎湃的发展势能。2019年至2023年,中部地区生产总值由21.8万亿元增长到27万亿元,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
区域协同拓展新空间
加快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形成联环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同城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亮出发展“施工图”。
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呈“品”字形分布,近年来,长株潭发展能级不断攀升,经济总量约占全省四成,成为推动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放眼中部地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
河南、山西深度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湖北、湖南、江西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安徽依托长三角一体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转型升级;长株潭城市群、大南昌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山西中部城市群竞相涌现……
一个个城市群、都市圈拔地而起,恰似一个个区域经济“发动机”。统计数据显示,中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的6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7.4万元,与全国人均GDP差距逐年缩小。
跳出中部看中部。近5年,中部地区不仅立足自身定位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更在开放合作中打开发展格局。
3月1日凌晨,一架满载货物的波音747-400货机平稳降落于南昌昌北国际机场,这是南昌—比利时列日货运航线恢复运行的第一班航班。
江西南昌临空城投集团贸易事业部负责人方蕾介绍,航线一周定期往返4次,将进一步缩短南昌、比利时列日两地之间的货物运输时限,提高物流效率,畅通江西至欧洲“赣货赣出”航空物流大通道。
将发展的目光看向世界,积极打造对外开放高地,中部地区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日渐完善,对外开放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近5年,中部地区机场货运总量近700万吨,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货运量累计突破100万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共4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区域内融合互动、融通互补,区域外在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迈出新步伐,中部地区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宽。
绿色崛起描绘新图景
山西运城平陆县三湾大天鹅生态湿地公园,广袤的湿地一望无际,在此栖息的大天鹅或展翅翱翔、或游弋休憩,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
近年来,山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按下快进键。
中部地区是我国生态重地。坚持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部地区正实现绿色崛起。
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做实河长制湖长制……系列举措增添中部地区“含绿量”,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
千山竞绿,清波荡漾。近5年,中部地区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鄱阳湖、洞庭湖总磷浓度较2018年下降均超过20%,2023年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完成植树造林4769万亩、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1210万亩。
不只是良好生态环境,过去几年,中部地区坚持共享发展,不断厚植民生福祉。
在湖南长沙,一部手机就能畅享便利美好的“指尖数字生活”:5000余项政务服务实现“减证办”“免证办”;湘雅医院借助5G技术开展远程数字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易停车”平台将全市6000多个停车场联为一体面向市民服务,已覆盖泊位10万余个……
近5年,中部地区着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民生清单”让更多群众可感可及。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前不久,河南发布2024年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推动解决百姓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补齐民生短板,共享发展成果。
近5年,中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万元增加到3.33万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三甲医院数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谋创新、促发展,惠民生、增福祉,中部地区崛起正绘就美丽新画卷。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