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07:59:22 来源: sp20241118
图⑦至图⑨均为蚌埠市博物馆提供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成立于1974年,新馆于2015年12月落成开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是一座展示蚌埠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以及淮河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安徽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石器时代双墩刻划符号
具有象形和表意记事功能
双墩刻划符号(图⑧),发现于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共6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0余件。双墩刻划符号按形态可分为象形类、几何类、其他类三种形态。
双墩刻划符号时代早、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象形和表意记事功能,与国内外同期刻划符号相比有明显的规律性和自身特征,其中一部分刻划符号已初步具有汉字字根的性质,其为探索、解读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理念。2009年中国文字学会和蚌埠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双墩遗址刻划符号暨古代文明起源国家学术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专家探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形态与内涵、符号与文字起源、世界各种符号与文字的源流关系及早期文明形成等重大课题。
春秋钟离君柏青铜编钟
钟鸣鼎食,礼乐之证
春秋钟离君柏青铜编钟(图⑨)出土于春秋钟离君柏墓,共9件,均为钮钟。这套编钟的钟体均呈合瓦状,由大至小依次顺减。在舞部与鼓部均铸以蟠螭纹组合成变形兽纹。钟体上方铸有长方形素面钮,每件钟的正面钲部均刻有“唯王正月初吉,丁亥,钟离君柏,作其行钟,钟离之金”篆字。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一套编钟由一组大小不一、音高不同的钟组成,使用时依次悬挂于木架上,敲击以演奏音乐,多用于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钮钟出现于西周末年,由甬钟的钟体与铜铃的钮结合而成,在春秋时期走向全盛。钮钟钟体较小,延音相对短暂,可以演奏节奏比较快的旋律,让编钟由节奏性乐器转化为旋律性乐器。钟离君柏青铜编钟的发现,不仅揭示了钟离君柏墓墓主的身份,填补了史料对钟离国记载的空白,同时也为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政治、经济、工艺水平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学佐证。
隋代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
名窑遗珍,挺拔高雅
隋代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图⑦),出土于蚌埠市东郊,为隋代寿州窑产品。通体施青釉,釉不及底,腹下部有蜡泪状垂釉,釉色莹润透明,并有细小开片,露胎处胎体细白紧密。整器挺拔高雅,盘口外撇,长束颈,溜肩,肩部饰有四枚对称双股系。肩、腹部装饰有四层戳印草叶纹。该壶制作考究,浑然天成,堪称隋代寿州窑产品中在造型、釉色、装饰和烧造工艺上的巅峰之作。
寿州窑始烧于南北朝,鼎盛于隋唐,消亡于宋金。其中心窑址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上窑镇,现发现窑址10处,地跨寿州、濠州(即今淮南、蚌埠、凤阳等地),从东至西长约80公里,主要集中于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的地带。寿州瓷以实用为主,造型拙朴、釉色光洁、器型丰富。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风尚引领全国,分别代表了长江、黄河流域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地处南北交融地带的寿州窑,却勇于创新,大胆突破这种格局,创烧出与主流风尚迥然不同的黄釉瓷,成为淮河流域瓷器风尚的代表。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2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