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8:05:33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岳阳6月4日电 题:湖南华容:“中国棉纺织名城”的蝶变新生
记者 白祖偕 傅煜 徐志雄
这里生产的棉纱是全球知名服装品牌和高端牛仔布用纱的“宠儿”;这里生产的沙滩巾、毛巾被等,更是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地处洞庭湖畔的湖南华容县是“中国棉纺织名城”。近年来,该县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数智化改造、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使纺织这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让人惊艳的蝶变新生。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精彩蝶变
华容北枕长江、南濒洞庭,棉花种植和纺织历史悠久。华容车轱山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纺轮证实,早在五千多年前,这里就有了原始的纺织业。史料记载,宋末元初,华容已广植棉花,棉纺手工业也十分活跃。至清朝,华容又两度从美国引进棉种并试种成功,成为承载湖湘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拥有高端智能化纺织设备的湖南科创纺织纺纱车间。傅煜 摄作为湖南传统的产棉大县和纺织名县,华容棉花种植面积曾多年超过50万亩、产棉量超过10万吨,曾是湖南最大、中国第三的产棉大县。随之而崛起的纺织业,也曾承受过企业改制、产业高速发展后的低谷徘徊等阵痛。
“企业设备效能低下、环保压力增大。市场倒逼之下,我们意识到只有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的纺织厂,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足。”湖南科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创纺织)副总经理曾杰介绍,2015年,这家被逼改制的国营老纺织厂,通过全面“上新”得以再投产。
智能纺锤上下飞舞、AGV无人搬运车有序奔忙,排列均匀的纱线在生产线的智能化运转中被纺成、卷绕、络筒、打包入库......而今,拥有高端智能化纺织设备的科创纺织纺纱车间,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
告别传统纺织厂粉尘扑面来、短绒满天飞的生产景象,这里厂房干净明亮,为数不多的工人只需负责设备卫生和维修保养。“络纱过程中,机器会自动识别并剪掉不合格纱线,出现批次不合格还会自动报警。”曾杰称,减少用工成本和能耗的同时,智能化装备的投运也更好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华容展强服饰有限公司的婴幼儿围兜生产车间,操作员颜明从电脑中调出版型、输入数量,再一键操控智能裁床,一批形状规整的围兜片瞬间由一块巨大棉布变身而来。“在2021年引入智能裁床前,这个车间的4条手工裁剪线需配备8名人力,才能做到目前这一条线的产能。”曾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的颜明,很满意现在这份强度不大又能兼顾家中老小的工作。
在集聚了数家现代化纺织企业的华容县高新区石伏生态纺织工业园,先进纺织工艺技术和装备在这里得到普遍应用。经历机器换人、数智化转型后,以科创纺织、科力嘉纺织等为代表的一些企业,每万锭用工量已由原来的230人减少到40人以下,生产效率普遍提升30%以上。
质效提升特色产品海外出圈
先进工艺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让华容纺织业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升级,还让这里的特色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谋得一席之地。
展强服饰出口海外的部分婴幼儿用品。傅煜 摄伴随着机器轰鸣,布料在智能化生产线上经染色、定型、印花、烘干等工序,有的被成批打包,有的被再加工成各类纺织品后远销海外。位于石伏生态纺织工业园的岳阳宝丽纺织品有限公司,不久前刚刚交付一笔销往英国的50万件、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披风订单。
这家以外贸为主的现代纺织企业,产品现已涵盖棉纯、棉混纺织品、毛巾、毛巾被、纺织工艺品等,95%以上产品出口海外,畅销美国、英国、德国、阿根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近3000万美元。
“作为沃尔玛、迪士尼等国际品牌客户的授权工厂,多年的生产工艺、广受认可的产品质量、持续的市场开拓经验,让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拥有较高认可度。”宝丽纺织总经理张红艳介绍,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企业近几年积极开拓拉美等地区新兴市场,销售额稳步上升,“纯棉沙滩巾、披风等产品格外走俏”。
乘着设备升级和跨境电商的东风,展强服饰生产的婴幼儿围兜、服饰等产品也受到海外消费者的广泛青睐。“订单接到爆,我们不得不临时招工。”该公司总经理肖强介绍,近两年,公司的海外订单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去年出口额超过2600万元人民币。
更多高品质纱线以服装形式间接出口。据悉,作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全球知名运动服饰品牌代工厂,“服装界富士康”宁波申洲国际集团所需针织纱,大部分产自华容;产量占中国8%的华容牛仔纱,也成为高端牛仔布用纱市场的“宠儿”,源源不断出口海外。2023年,华容纺织业被湖南省商务厅列入湖南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政策护航促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产销两旺,我们的针织纱、牛仔纱产量大、质量过硬,完全不愁销路。”华容县工信局局长刘忠逵介绍,该县两家入列全国棉纺织企业百强的棉纺头部企业,在不断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的同时,长期专注于特色化发展,努力将针织纱、牛仔纱产品做到极致。
先进纺织工艺技术和装备在华容纺织企业得到普遍应用。傅煜 摄谈及华容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刘忠逵直言,经历蜕变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在产业深度调整、大浪淘沙过程中,华容纺织始终专注于本行,坚持技术革新并舍得投入、咬牙坚持,才最终得以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成熟的工艺体系,而今的华容纺织产业正呈现规模不断壮大、技术持续领先、产业加快集聚的强劲发展态势。继2022年第三次荣膺“中国棉纺织名城”荣誉后,华容又依托棉纺纱加工和蔬菜加工两大特色产业,跻身2023年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2023年,该县纺织服装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0%。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华容县委书记陶伟军强调,要抢抓发展机遇,通过规模扩张、技术创新,推动纺织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补链、强链、延链。按照这一思路,华容县委、县政府把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持续培育推进的特色产业,大力建设专业化园区,出台了《华容县扶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县级产业引导基金,编制了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行产业链式发展。
抢抓沿海纺织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契机,华容县高标准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石伏生态纺织工业园,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园区79家纺织服装企业年纺纱规模达98万锭,约占湖南的四分之一,针织纱、牛仔纱产量全省第一。
为保证技术的不断更新,华容积极引导纺织服装企业与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先后获得各类专利110多项;成立湖南首家县级产业引导基金,分别向科创纺织、科力嘉纺织投资3000万元,引导企业机器换人、数字赋能。两家企业目前正在加快建设第四期技改项目。
“横”在中间的印染环节是贯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关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突破印染‘瓶颈’。”刘忠逵表示,下一步,该县将高标准规划引进高水平印染项目,从政策机制上疏通链条堵点,按照“壮纺、引染、扩链”的思路,拓展体育运动等功能性面料新产品,开辟供应链新模式,推动传统棉纺向全链条工业体系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县纺织服装产业企业达120家,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衣食住行,以衣为首。这是一个永不淘汰的行业,我们将从研发新功能面料、新产品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不断创新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曾杰说。(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