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建设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经济聚焦)

发布时间:2024-11-24 01:01:23 来源: sp20241124

  建设中的“京帆”。   白继开摄(人民视觉)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站城一体化示意图。   北京京投交通枢纽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核心阅读

  历经4年多,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主体结构建设已完成九成多。施工团队打造“智慧建造平台”,采用“盖挖逆作”法,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建设伊始,副中心站就秉承站城融合理念,打造城市发展的重要枢纽和集约复合的城市活力中心。建成后,将助力推动实现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

 

  一座车站,地下建筑总面积相当于5个国家体育场“鸟巢”,最多时有1万余名工人在场施工。如何管理项目施工进度?

  一个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了约160个出入口,地下、地面、地上公共空间衔接贯通。如何实现高效互联、立体接驳?

  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机场,35分钟到北京大兴机场和河北唐山,1小时到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如何让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交会?

  历经4年多,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主体结构建设已完成九成多,主站房进入装修阶段,计划2024年底主体基本完工,2025年具备通车条件,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记者近日走进这项正在建设中的超级工程,近距离感受它的独特魅力,解码超级工程背后的奥秘。

  创新施工方法,打造智慧平台,开挖出7个昆明湖的地下空间

  “秘密都藏在下面,地下建筑总面积约128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国家体育场‘鸟巢’。”在北京通州区潞城镇一片开阔地上,北京京投交通枢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伟向记者介绍,整个地下工程,东西长2.1公里,南北最大宽度650米,工程最深处48米,“超大、超宽、超深是工程最显著的特点。土方开挖量约1400万立方米,相当于挖出7个昆明湖。”

  如此巨大的地下主体结构主要包括三层:地下三层,为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地下二层,是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地下一层,为城际车站进站厅、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

  超级工程要创新施工方法。为了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提升整体安全性,项目采用了“盖挖逆作”法,桩基数达到1万余根。周伟形象地比喻,“好比盖房子,一般先挖地基,后做楼层,最后封顶;而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施工正好反过来,先支柱子搭房顶,进行地下一层顶板施工,然后一层一层从上往下挖。”

  超级工程还要有“超级管理”。北京京投交通枢纽投资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部长焦旻介绍,项目设计施工单位近20家,施工工序交叉综合,最多时有1万余名工人在场施工。为了合理调配巨量的人力、物力和机械设备,项目指挥部基于相关模型,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专门打造了智慧建造平台。

  “平台可以实时监控人员和物资的位置、状态等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历史数据,还能预测未来需求,提前规划调配。”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建设管理协调处副处长李金征说,这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对传统工程进行数字化管理,“精细高效的管理,不仅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昼夜不舍,加紧施工。目前,工程土方施工已接近完成,主体结构完成92%,设备安装完成40%。“正在进行精装修,以及市政配套管廊和‘京帆’屋盖余下工程的施工。”周伟说,“争取年底前主体基本完工。”

  科学规划,高效互联,实现站城融合

  在这里,未来80%的换乘可在3分钟内完成,与地面楼宇平均衔接时间将不高于4分钟。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多进多出、多点落客、立体接驳”的交通组织方式。按照规划,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了约160个出入口,以及22处串联地下、地面、地上公共空间的“垂直交通核”,并将实施平层换乘、简化流线、地铁与城际之间安检互认等措施,从而实现站城融合、高效互联。

  从建设伊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就秉承站城融合理念,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图上,枢纽位于被称为“0101街区”的核心位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文明带和创新发展轴交会点。站与城,天然相融。

  把城市的阳光引入地下,枢纽上方专门设计了5个巨大的采光井,10面“京帆”就是采光井的屋盖。“京帆”上部采用镂空造型的金属“帆”,下部则是透明的“膜”。采用这种设计,每年可减少热负荷520万千瓦时,相当于3200台家用空调的夏季制冷量,每年可减少照明用电约48.6万千瓦时。

  “此项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运河的帆船,既是文脉传承的体现,也寓意着扬帆远航的美好未来。”焦旻介绍,在实现车站采光、保温、节能等多种功能的同时,“京帆”也将成为城市的独特景观。

  地下枢纽地上城。枢纽上方,未来将开发总面积约139万平方米的办公、商业空间和酒店、住宅。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规划区将打造“三轴三带、一心多点”的空间结构。其中,“一心”为创新金融商务中心,“多点”为副中心站、运河码头、水岸公园和家园中心。

  “相关配套设施全部建成后,将实现以绿色交通接驳为主,成为‘不依赖小汽车出行’的站与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副局长刘海静说,发挥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带动作用,通过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实现区域内的职住平衡。“这里将不仅是重要的交通节点,还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枢纽、集约复合的城市活力中心。”

  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交会,促进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

  15分钟直达首都机场,35分钟到大兴机场和河北唐山,1小时到达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现代化的交通支撑,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拉开城市框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北京市服务全国的十大客运枢纽之一。

  “快速连接中心城、有效服务副中心。”北京通州区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高国庆说,“副中心站建成后,将加快推动实现京津冀地区‘1小时交通圈’。”

  按照远期规划,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将实现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与“八线交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张网深度融合;京唐城际、地铁6号线、22号线(平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在副中心站交会。

  来到枢纽地下三层,面积约37.9万平方米的主站房已开始装修,站台规模8台14线。北京京投交通枢纽投资有限公司安全质量部经理沈璟璟透露:“车站开通初期,将接入地铁6号线、平谷线和京唐城际铁路3条轨道交通线路。”

  “地铁平谷线,在河北廊坊三河市境内设置了5个车站。”高国庆介绍,目前,从北三县来京通勤的人数,每天约20万人。建成投运后,从平谷站到北京城区的东大桥站,最快只需55分钟。“在北京工作的燕郊居民,日常通勤难题将得到缓解。”高国庆说。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先行官”。“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对于副中心承接北京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连接雄安新区、促进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和整体对外开放,都具有长远积极意义。”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说,“我们将继续精心组织工程建设、着力创新运营管理方式、加快站城一体开发,使枢纽早日投用并高水平运行。”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1日 1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