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山东手艺人传承非遗中的“龙文化” 以独特贺礼迎龙年

发布时间:2024-12-26 05:02:22 来源: sp20241226

   中新网 济南2月9日电 题:山东手艺人传承非遗中的“龙文化” 以独特贺礼迎龙年

  作者 孙婷婷

  甲辰龙年春节临近,山东草编、剪纸、面塑等非遗手艺人纷纷亮出绝活,围绕独具中国特色、绵延数千年的龙文化,以“龙元素”为主题创作出“草编龙”“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龙飞凤舞”“龙龘龘”等不同题材和形式的龙年作品,用一双巧手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春节献上独特的文化贺礼。

  芦苇、蒲草、柳条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材料,经过桓台县马踏湖区民众的巧手编织,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有生命力的艺术品。随着农历龙年的临近,桓台县马踏湖畔“80后”非遗传承人田孝宾制作的充满浓郁湖区风格的“草编龙”迅速走红,受到市场欢迎。

  田孝宾在传承和发展传统草编工艺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为作品融入时尚元素,创作出年轻人喜欢的“草编龙”“草编兔”等工艺品,生肖主题在网络上受到了年轻人的欢迎。

  记者在田孝宾的工作室看到,他以马踏湖区的芦苇、草绳、麦秆等为原料,制作的最大的“草编龙”身长3米,最小的“草编龙”只有20厘米,让草编手艺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

  剪纸,又称刻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聊城市茌平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董月芹以“龙腾盛世”为主题,创作了祥龙送福系列剪纸作品,整幅作品高1.36米、宽0.66米,由一对双龙送福、祥云、牡丹、鱼和水纹组成。

  董月芹介绍说,画面里,双龙于云中昂首腾飞,牡丹花纹装饰其上,寓意富贵吉祥、福寿绵延。作品中龙足化为鱼形,鱼和龙均为中国传统吉祥物,因其外形以及文化内涵的相通性,所以鱼和龙时常相伴出现,存在着相融相生的关系,鱼幻化成龙,象征着家族兴旺、生生不息。周围的水纹,寓意着福山寿海、万世升平;祥云福字,衬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传达着天下喜乐吉庆的祈盼。

农历新年临近,临沂市沂南县红石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面塑艺人左安胜创作出“龙凤呈祥”迎新年面塑作品,栩栩如生,喜迎新年到来。王彦冰 摄

  揉、搓、捏、切……在临沂市沂南县红石寨非遗文化馆里,面塑艺人左安胜正在制作龙年吉祥物,一块普通的面团在他手里很快就变成各种造型的“面塑祥龙”,有的昂头扬尾,有的体态矫健,有的如腾云驾雾般活灵活现,非常惹人喜爱。

农历新年临近,临沂市沂南县红石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面塑艺人左安胜创作出“龙凤呈祥”迎新年面塑作品,栩栩如生,喜迎新年到来。王彦冰 摄

  今年54岁的左安胜,传承面塑手艺已有30余载,是临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氏面塑的第五代传人。为了迎接龙年到来,左安胜制作了“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龙飞凤舞”等10余套面塑“祥龙”。其中,“二龙戏珠”格外引人注目。

农历新年临近,临沂市沂南县红石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面塑艺人左安胜创作出“龙凤呈祥”迎新年面塑作品,栩栩如生,喜迎新年到来。王彦冰 摄

  一条红龙,一条黄龙,色彩艳丽,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五彩的龙珠、传神的龙睛、细腻的龙鳞,特别是张扬的龙爪将两条龙争夺龙珠的戏耍表现得淋漓尽致。传承手艺多年来,左安胜一直在家传基础上进行创新,熟练掌握了制作面塑的各种技法和技巧,他所捏制的面塑作品柔润鲜明,不裂不皱独具风格。

  “今年是龙年,龙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吉祥物,我做这些‘面塑祥龙’,就是祝愿我们祖国在新的一年里龙腾虎跃,大展鸿图。”左安胜说。

  非遗糖画中国龙不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体现了民众对龙图腾的敬仰和崇拜,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农历龙年前夕,泰安市宁阳县李氏糖画非遗传承人李然然在传统平面糖画制造的基础上,创新性塑造立体“龙龘龘”。陈阳 摄

  农历龙年前夕,泰安市宁阳县李氏糖画非遗传承人李然然在传统平面糖画制造的基础上,创新性塑造立体“龙龘龘”。

农历龙年前夕,泰安市宁阳县李氏糖画非遗传承人李然然在传统平面糖画制造的基础上,创新性塑造立体“龙龘龘”。陈阳 摄

  “我们李氏糖画的特点主要是立体美观、形态逼真,今年我创作了以龙、泰山、祥云为元素的作品《龙行盛世》。”李然然说,龙年是一个吉祥的年份,代表繁荣和幸运。愿借此作品,祝祖国新的一年,万象更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从清水湿纸、扫刷扫纸入凹、拓包上墨,到拓印完毕揭纸,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所拓红龙如真龙一般,仿佛在云间舞动,又似在九天之上翻腾。陈阳摄

  “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一张纸,一碟墨,一拓包,一陶盘,一条活灵活现的腾飞之龙显现……泰安市级非遗岱宗传拓第五代传承人许修峰,将传拓技艺和龙文化交相融合,拓印出龙腾盛世的图案,以这种方式迎接农历甲辰龙年,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营造喜庆氛围。

许修峰在传授拓片技法。陈阳摄

  从清水湿纸、扫刷扫纸入凹、拓包上墨,到拓印完毕揭纸,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所拓红龙如真龙一般,仿佛在云间舞动,又似在九天之上翻腾。龙尾如波浪般翻滚,既显威严又显灵动。许修峰用他的传拓“三宝”,将清水拓、扫纸入凹法的传拓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炉火纯青。一双巧手拓印出来的拓片字口清晰、拓片完整、墨色均匀、墨不透纸。

  “龙在中国是人人皆知的吉祥物,它代表着吉祥、正义、兴旺和力量。几千年来,华夏儿女在它身上寄托了无数美好的愿望。甲辰龙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个年份。”许修峰希望借此拓片,祝愿祖国新的一年龙腾盛世、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在龙年即将到来之际,淄博市沂源县的“能工巧匠”用惟妙惟肖的非遗葫芦画迎接新年到来。“朱氏葫芦烙画技艺”起源于民间“百日孩子抱葫芦剪头发辟邪、祈福”风俗。

  今年45岁的朱庆凤是沂源县“朱氏葫芦烙画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朱庆凤用镊子将柔软、扁细具有韧性的黄铜色氧化铝,按图案设计稿,掐成各种纹样,蘸以白芨戎浆糊,粘在葫芦上做成的景泰蓝掐丝工艺葫芦颜色分明,龙的姿态变化万千。

  年仅21岁的褚常然是淄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仙景泰蓝掐丝工艺的第五代传承人杨云的徒弟,也就是第六代传承人。怀着对非遗的无限热爱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以铁为笔、以火为墨,在葫芦作画而成的葫芦画让龙头更加威武霸气。

  除了草编、剪纸、糖画等,记者采访了解到,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非遗项目济南陶塑技艺等众多传承人纷纷围绕“龙元素”进行创作,描绘龙的形象,传递龙的精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