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9:45:37 来源: sp20241109
近日,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接连发生地震。据新京报报道,12月19日,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开通地震等灾害专项补助通道,相关通知显示,如同学们家中因地震灾害导致家庭经济出现临时困难,可向学校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甘肃震中积石山县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区,2020年才退出贫困县序列。受灾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差,此次发生大型自然灾害,难免会放大一些家庭因此返贫的可能性。从媒体报道画面看,地震导致一些农村自建房屋倒塌,很多村庄居民大部分财产也因此被摧毁。
此时,多所高校启动针对地震受灾家庭学子的帮扶工作,更具必要性。此举不仅有助于解决受地震影响学子的燃眉之急,更是在关键时刻给了学生“定心丸”,传递出学校与学生风雨共担的善意。
事实上,高校在灾难面前为学生提供临时资助、开通专项补助通道并非孤例。今年8月,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多所高校就开展了临时性困难补助申请工作,家庭经济困难的受灾学生可向学校申请补贴。这些灾害补助工作的开展,成为一股可贵的“救灾”力量,更在关键时候,为来自灾区的学子提供了一份保障。
此次,学生除了可主动申报外,多所学校也在主动摸排受灾受困学生情况,以期通过多样化的方式精准帮扶受灾学生。
比如,北京邮电大学等部分高校还开通了受灾地区学生心理咨询预约通道。这类举措都体现了高校精准帮扶受灾学生相关应急工作机制的日趋成熟。
当社会发生自然灾难时,需要各类社会力量的主动介入,与政府救援力量互为补充,进而将灾害影响降到最低。
而高校主动帮扶地震受灾家庭学子,解的不只是学生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也给予了学生走出困境的精神力量。
□新京报评论员 马小龙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