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孔子,是否“武艺高强”?

发布时间:2025-01-07 12:26:42 来源: sp20250107

   中新网 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上官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亦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仁”的思想,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等,都为人们提供了优秀示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孟琢介绍,孔子的诞辰日是9月28日。历史上的孔子也绝对不是个文弱书生,从《论语》以及其他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个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的人。

  资料图:导游为游客讲解明代《孔子燕居像》。 中新社 记者 蒋启明 摄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为人鲜活有趣,思想博大而丰富,他讲述的那些哲理,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一种内在的精神鼓舞和心灵的滋养。”他总结道。

  孔子是否“武艺高强”?

  纪念孔子之时,许多人可能也会好奇,孔子到底相貌如何?

  对此,孟琢表示,自己曾经在博物馆里看到过明朝的孔子像,即便是老年时期,孔子看上去也十分魁梧。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员猛将。”孟琢解释,孔子的身材也很高大,有个说法是“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有考证说,孔子的身高可能超过了一米九。

  此外,孔子还精通“君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孟琢介绍,“射”就是射箭,“御”是驾车,从这个角度看,按照《礼记》记载,孔子算得上“武艺高强”。

  “古代的射箭不仅要求准,还要求仪态要好看。所以,当时有个成语叫‘观者如堵’,就是说看孔子射箭的人数量特别多,密集如墙,人山人海。”他说。

  因此,结合《论语》中说,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孟琢认为,孔子绝对不是文弱的书生,而是身材高大健壮,气度不凡。

  “仁”有哪些含义?

  翻开《论语》,人们可以了从中解孔子的言行举止,岁月流逝,书中记录的内容,也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产生影响。

  资料图:图为演员们上演“孔子授课”。 殷柯 摄

  在《经典来了:一起读论语》一书中,孟琢列举了出自《论语》的诸多成语,如举一反三、任重道远等等,这些成语典故,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琢认为,这是孔子对自己不同人生境界的描述,一句话里出了好几个成语。

  “我们讲‘四十不惑’,说的是到了这个年纪,经历了许多事情,面对各种选择和诱惑时,会有自己的判断力,有一种高度的理性。”他说。

  《论语》中提到“里仁为美”,孟琢介绍,“仁”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109次,贯穿全篇,它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平等爱人”。

  “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体现了一种积极奉献的精神。”孟琢进一步解释,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强加给别人,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对“仁”的一个核心表达。

  从《论语》中,能读懂什么?

  “君子固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的“金句”随处可见,也有不少人将其视为座右铭。

  《经典来了:一起读论语》中介绍了不少与孔子有关的故事。天天出版社供图

  “孔子曾经身处‘陈蔡绝粮’的困厄之中,这时子路有点郁闷,便跟孔子说,君子也有这种走投无论的困境,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孟琢觉得,这表明孔子在逆境中依然心志坚定。

  孔子也有非常洒脱的一面。孟琢举了一个例子,孔子曾经和弟子对话,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理想,曾皙描述了一幅春游图景,人们融入到大自然之中,自如洒脱,孔子对此十分赞赏。

  在孟琢看来,《论语》中很多篇章都为人们揭示了一种很有意思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时的淡定从容,展现了一种自在洒脱、天人合一的气象。

  “对面临压力、容易焦虑的现代人来说,可以去细细品读《论语》,在心灵的碰撞中,获得一种内在的生命力、信念感和力量感。”他说。

  孟琢认为,人们真正读懂《论语》、理解孔子之后,就能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孔子经历过诸多艰难困苦,但依然内心坚定,精神振奋而又快乐,这很能打动人心。”(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