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两会观察:基层代表接地气,原汁原味讲故事

发布时间:2024-12-21 11:55:36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网 呼和浩特2月1日电 题:内蒙古两会观察:基层代表接地气,原汁原味讲故事

   中新网 记者李爱平

  “60年前,我出生的沙漠村庄,对人一点也不友好。”“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只见春天籽下种,不见秋天收庄稼……”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现场。  李爱平 摄

  1月31日晚间,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通道现场,王五厚用巴彦淖尔方言对媒体记者讲述着沙漠的危害,让现场观众感叹不已。

  “几十年来,一拨又一拨人开始向沙漠进军,与风沙斗争,现在情况与过去完全不同了。”王五厚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团结村的一位农民代表。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家乡树多了、风沙小了,生态环境好了。

  “过去是沙进人退,现在是绿进沙退,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狐狸、猫头鹰、啄木鸟等80多种野生动物,柠条、梭梭、以前难以存活的樟子松、云杉等树种也能在这里生长。”

  “以前我们一说保护生态保护森林,就是国家、上级给钱给物,把林子看好管好,不要让人偷了,不要让火烧了,只要树在就万事大吉……”1月31日晚,通辽市开鲁县林业工作站站长孙世民的这番话,让代表通道的观众觉得这位基层代表讲话实在。

  “20多年来,由于开鲁县降水减少,原有耗水量大的杨树大面积死亡,形成约50万亩的残次林,已无法靠木材销售产生经济效益。”孙世民介绍,在此情况下,开鲁县以残次林改造为抓手,重点发展耗水量少的经济林。“我们从全县经济林不足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0万亩。其中鸡心果10万亩、沙果7万亩、李子2万亩、苹果梨和葡萄等1万亩,形成了一个普惠性的主导产业。”

图为内蒙古人大代表孙世民。   李爱平 摄

  “2023年鸡心果盛果期面积已达3万亩,产量达到了6000万斤,产值达到2.4亿元……”在通道现场,孙世民兴奋地说:“通过招商推介,果品销售市场已辐射到国内外。国内主要是哈尔滨、上海、湖南等16省15市;国外主要是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等9个国家。”

  第二次走上代表通道的刘世荣,讲述的故事是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近几年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朝天椒特色种植尝到了甜头。”来自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道劳村的刘世荣,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种植朝天椒平均每亩收益3500元左右,相比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每亩至少增收1000元,于是近几年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我们村每年在6000亩左右。”“2022年每亩纯利润达到2000元,创历史新高。全村总收入达2700万元,每户分红2.45万元,带动本村及周边1100余户农户共同富裕。”

  刘世荣告诉记者,这几年黄河生态越来越好,种出来的朝天椒品相好、营养价值高,价高又好卖,卖到了河南、湖南、山东、四川、贵州等10多个省市,部分产品经加工甚至卖到了欧美、日韩。

  “我想说的太多了,但是限于时间关系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来我们村参观游览。两会结束后,我们村要举行分红仪式,欢迎大家来参加。”在代表通道,刘世荣向媒体记者发出邀请。(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