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2 21:15:05 来源: sp20241222
“和别的地方相比,一线巡逻的战友更需要我”
营区餐厅的一张饭桌旁,晏斌和所驻连队的连长面对面坐着。连长面前的主食是一碗米饭,晏斌面前的主食是一碗面条外加一个馒头。
“南方人不是爱吃米饭吗,你怎么看起来喜欢吃面食?”连长有点好奇。
“在这边待久了,就习惯了。”晏斌说。
晏斌的老家在四川,年轻时白白净净,现在皮肤却变得黝黑发亮,身板也比以前厚实了许多。
时间前推30多年,当时的晏斌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当时的他,对未来是另一种打算——当教师。
“很庆幸,时代给了我们很多选择。”晏斌说。当入伍的机会摆在他面前时,他选择了参军。
“既然穿上了军装,先把这3年干扎实。”抱着这个朴素想法,他事事上心。没想到,他的上心,让他获得了又一次机会——上军校。
要学的专业知识多,军校那几年时间过得飞快。毕业后,他又回到老单位。但对是否要在这里一直待下去,他仍没拿定主意。
那一天,初为军医的晏斌刚给连队宿舍消完毒,突然接到出诊通知。一名战友上呼吸道感染,需要静脉输液。将输液针捏在指尖时,晏斌深吸一口气。要知道,以前的进针,要么扎的是道具,要么旁边有带教老师指点,这一次是真正独立操作。
消毒,轻拍,细辨,调准角度,稳稳地一针下去……那一刻,他感受到自己强烈的心跳。
在他精心治疗下,这名战友不到一周就痊愈了。从那时起,晏斌真切地感到,能守护战友的健康,真好!
晏斌(左一)给身体觉得不适的战友用药。汪满满 摄
一次,巡逻队踏上返程路,战士小周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起来,脸色苍白。随队保障的晏斌立即对小周展开检查,并进行了应急处理。在他建议下,小周很快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确诊为急性肾炎。
直到小周病情稳定下来,晏斌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处置和送医院治疗,小周的病就耽误了。”医院方面主治医生的这句话,让晏斌下决心在边防扎下根:“和别的地方相比,一线巡逻的战友更需要我,边防官兵更需要我。”
“这里有大家的青春与奋斗,有自己长出的枝条”
晏斌(右一)随队在边防一线巡逻。汪满满 摄
刚来边防那几年,晏斌有点不理解:这里偏远艰苦,为什么退伍老兵总喜欢跋山涉水回来看老部队。
晏斌对雷达班老班长梁茂昌的印象很深。退役后,梁茂昌成了一名警察,先后3次回过曾经驻守的边防连。
“这里有大家的青春与奋斗,有自己长出的枝条。”所驻边防连连长边说边指着连队大门外山腰上的8个大字——“乐守边关,书写军魂”。
这8个大字,是官兵用石头一块块垒成的。垒这些字前,老连长邹保初这样动员大家:“咱总得留些东西在这里。最有感染力的,就是大家的意志和精神!”
一连几个月,官兵们把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这里,每个人磨破了好几双手套。
竣工那天,当石头垒成的硕大笔画组成完整标语时,大家被这些字所形成的气势震撼了。晏斌说:“我心里一直想表达的情感,都被这8个字说尽了。”
在艰苦的地方扎根,长出的枝条更有力、更坚韧。
刚开始那些年,有的边防连条件很苦。一些执勤点是官兵们临时搭建的,巡逻途中常能看见毒蛇和野兽。
晏斌常和战友一起去巡逻。如何防毒蛇、防病,他平时讲得不少。但一旦他哪天不能和巡逻队一起出发,就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他会把巡逻队所带的药检查了又检查,唯恐落下一样。临出门,他总是叮嘱大家一定要扎紧裤管。
一件又一件事经战友之口讲述出来,记者有些感动。晏斌听后却说:“这没有什么呀……”
某营刘教导员告诉记者:“这是边防一线官兵的特点,他们的言行朴实无华,他们的感情真挚纯粹。”
“晏军医有多次机会离开边防一线,但他不愿意离开。”某边防连指导员告诉记者,“从晏军医所佩服的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最佩服的人是谁?”对这个问题,晏斌说了两个名字。一个是贾上海,他一心为连队种蘑菇等蔬菜,缓解了大家吃菜难的问题。后来,贾上海被评为首届新疆“十大杰出青年”。另一个是背石磨上山的章福海,当年章福海用这盘石磨为连队做豆腐2000斤,还让全连官兵喝上了香甜的豆浆。
“晏军医佩服的是那些身心都在边防一线的人。”这位指导员说。
“心中一旦有了目标,时间就会过得飞快”
晏斌刚入伍那阵子,边防条件艰苦。作为军医,需要在各个连队轮驻。红海沟的偏远、都拉塔的风、三道河的蚊虫,都让晏斌对边防的艰苦有了新认识。
如今的边防环境有了很大改变,通水、通电、通路、通手机信号,但采访中不少官兵还是有些“不习惯”。他们说:“最渴望看到一些新面孔,哪怕这些人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这样的环境,你为啥能坚持下来?”听到这个问题,晏斌笑了:“也没啥,给自己多找点事做就行了。”
晏斌(右一)巡逻途中休息时与战士们交谈。汪满满 摄
2013年,一名战友因为心理问题,影响到日常训练。后来,经过心理干预,他才得以康复。这件事,让晏斌对心理学产生强烈兴趣:“如果我学会了,就能帮到更多战友。”
从那以后,他开始自学心理学知识,一有时间就听网课,随身带着书,抽空就看上几页。
世上没有白下的功夫。几年下来,晏斌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此时,他买的六七本书已被翻卷了边。
2017年,晏斌有了新想法:争取拿到国家职业药师资格。
“我搞的是临床医学,本来要学的东西就不少。如果再考职业药师,会更忙。”起初,晏斌有些犹豫,但后来他还是下了决心。因为他发现,药的成分不相同,如果搭配不当,可能影响战友的健康。
“心中一旦有了目标,时间就会过得飞快。”他将众多兴趣爱好压减为两个:运动和听音乐,以便挤出更多时间来“啃书本”。多少个双休日,医务室里的灯会一直亮到深夜。
“时间像小孩,你越追它跑得越快。”几十年间,这句话晏斌不知道给多少新战友讲过。在谈到扎根边防的感受时,他不止一次地告诉战友:“时间也像一块地,你越勤劳收获就越多。”
那年,某边防连多了一个执勤点。由于地处偏远,每次的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要靠直升机来完成。没有手机信号,和外界沟通只能靠卫星电话。天气也多变,动不动就会下雪或落霜。
与外界几乎隔绝时,剩下的就是巡逻与执勤,时间的流逝也显得慢了许多。
“咱用石头拼个国旗图案吧?”一天,一名战友提出这个建议,大家一致赞成。从那天起,大家在业余时间也忙了起来。设计、运石、调整、定位……日子在忙碌中飞快逝去。
乘直升机离开执勤点那天,晏斌突然被眼前的场景感动了——鲜艳的五星红旗镶嵌在这片壮美的土地上,是那样庄严、夺目。
“当时就觉得,这是我们的国土,值得用生命和鲜血来终生守护。”晏斌说。
“这里越需要你,你的根就扎得越深”
“马眼睛长在头两边,视野很宽,可马屁股后面是它的盲区,一受惊它会先踢向后方,因此不要站在马屁股后面。”
“山上有野杏、松树,还有贝母、野党参等药材。不过,别去碰蝎子草,一旦碰到它,皮肤会感到刺痛,像被蜜蜂蜇了一样。”
……
在战友眼里,晏斌懂的东西很多。晏斌却觉得这是必要的:“只有你对这里的一切很了解,才能更好地戍边守防。”
一次历险,让这一观念深深地印刻在晏斌脑海中。
那年8月,晏斌和战友一起踏上巡逻路。走时阳光明媚,返回途中却乌云四合,雷电交加,很快暴雨如注。
当他们途经一处过水路面时,晏斌听到“轰轰”的声响。“是泥石流!”晏斌边喊边招呼大家跑向地势高的地方。
刚撤离路面,泥石流就裹挟着脸盆大的石头和泥沙奔涌而下,填满了他们原来走的地方。
后怕之余,有战友问晏斌怎么知道那是泥石流。晏斌说:“以前连队搞过这类教育,视频中就有这种声响,我记下来了。”
返回连队,简单洗了一下,晏斌把这个新的泥石流发生地段标在了大家手绘的地图上。
“不仅有必要,有时还攸关生死。”某边防连连长告诉记者:“我常用晏军医借抓骆驼刺逃过一劫的事,来教育官兵。”
那次,天下大雪,山上有个战友突然患病发起高烧。接到连里通知,晏斌很快骑马上山。一连几天的诊治,让患者病情好转。
返回时,一些路段的积雪到了膝盖位置。晏斌把马放开,自己摸索着往回走。途经一处悬崖边时,他脚下一滑,向崖边滑去。身边没有大树,幸亏他一把抓住一丛骆驼刺,才有惊无险。
“骆驼刺根深茎叶结实,能承受得住。如果抓其他草,后果就难料了。”谈及此事,晏斌至今心有余悸。
“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但不能因此就不出诊了。”晏斌说。
边防上一些牧民复诊时,常记不住上一次用了什么药。晏斌诊治完后,总会写一份药名留下来,以便为下次治疗提供参考。
“很佩服晏军医的体能,几乎每次考核,他都是优秀。”不少新兵这样说。“他坚持跑步,至少从我当兵时起他就在跑了。”一些老兵则这样回答。
为什么能这样?晏斌的一次“出手”给出了答案。
那次,巡逻队刚经过一段险坡,一名战友突然发病。一方面巡逻队前路还远,需要继续前行;另一方面这名战友需要进一步诊治,不宜再骑马。大家正为难,晏斌一弯腰把这名战友背了起来,向营区方向赶去。
这名战友得到及时救治,回过神来,才觉得吃惊:个子不大的晏军医哪里来这么大劲,把自己一路背了回来。晏斌笑了:“知道我平时练体能为啥了吧?”
“愿意扎根的地方就是热土。”最近的一次新老兵谈心会上,晏斌再一次给大家掏心窝子,“一定要学会在边防扎根,一点点地把本领练强。能力越强,需要你的时候就越多。这里越需要你,你的根扎得就越深。”
“作为服役多年的边防老兵,您有什么愿望吗?”一名新兵问他。
晏斌眼神澄澈而真诚:“如果可以,我想在边防线上再多待几年!”(刘梓伊 黄宗兴 王永平)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