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低碳发展中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25-01-07 21:44:17 来源: sp20250107

  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成为习惯,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要走在前列。”

  “十四五”以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推进全国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务实有力的举措扎实推进节能降碳,有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内外兼修,多措并举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辽宁省铁岭市两栋不起眼的红砖建筑中,藏着当地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强大脑”——铁岭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中心机房由闲置的老旧厂房改建而成,机房引入了自然冷源制冷设备,同时在附近利用撂荒地铺设了9000余块光伏板,实现了100%光伏发电供能和零碳排放。

  放眼全国,这样的节能降碳改造项目不是个例。“十四五”以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综合运用财政投资和市场化方式开展绿色化改造,推进用能设备更新,助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中央国家机关层面,累计安排了超过5亿元节能减碳项目经费,用于支持40多个部门对重点用能设施设备开展节能改造。

  2022年,国管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的意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节能降碳改造,既不给财政增加额外负担,又让经营主体分享了节约能源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意见印发以来,公共机构能源费用托管项目新增数量超过600个,签订合同金额超过150亿元。

  一方面,用好节能降碳改造的“外力”;另一方面,修好培育绿色低碳行为习惯的“内功”。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全国生态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契机,开展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践行绿色办公。当前,无纸化办公,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夏季空调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等举措已成为多数公共机构的办公常态。

  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7.90千克标准煤、人均综合能耗317.16千克标准煤,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3.15%、3.76%,能源消费中原煤消费量占比降低了17.37%。

  突出重点,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

  走进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团河校区,彩色的透水地砖和节水宣传海报引人瞩目。看不见的供水管线上,均匀分布着智能探漏设备,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学校用水监管信息平台,以便管理人员及时发现用水异动区域,定位漏损位置。

  因用水总量大、用水点多、用水人口集中等特点,高校节水历来备受关注。今年初,教育部、水利部、国管局联合印发《全面建设节水型高校行动方案(2023—2028年)》,明确到2025年底节水型高校建成比例达到70%,到2028年底建成比例达到100%。

  2023年,国管局、水利部聚焦黄河流域和京津冀地区,对公共机构的用水现状开展统计调查,提出了节水型单位达标建设、节水器具普及更新行动等一系列举措,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提升公共机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

  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公共机构节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7万余家公共机构建成节水型单位,1500余家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368家公共机构被遴选为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用水效率稳步提升,2023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用水量20.73立方米,与2020年相比下降了3.72%。

  持续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营造节粮爱粮的浓厚氛围,也是近年来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

  2023年,国管局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展“公共机构食堂反食品浪费‘小妙招’征集”活动,各地群众积极建言献策:“食堂菜品、主食可考虑增加分量选择,减少浪费”“建议推出不同大小的餐具”……这些来自群众的“金点子”,在制定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政策、编制《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指南》国家标准过程中得到充分采纳。如今,按用餐人数动态配餐、巧妙利用食材边角料、供应小份菜或半份菜等,成为公共机构食堂的新风尚。

  杜绝食品浪费,离不开刚性的制度约束。今年1月,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全面实施,通过不断强化“硬约束”,推动“光盘行动”成为自觉习惯,同时督促机关在食堂食品采购、储存、加工、消费以及餐厨垃圾处理等环节做到节约减损。

  点滴做起,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身体状态和各项健康指标明显变好了”“重拾了童年时骑车的乐趣”……生态环境部干部职工在接受问卷调查和采访时纷纷表示,通过单位组织的“绿色骑行”活动,享受到绿色出行的乐趣和价值。

  各级公共机构持续开展绿色出行行动,积极倡导干部职工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行、5公里内公交出行的出行方式,有条件的地区还积极引入特色公交等交通方式。在去年举办的“健康绿行  振兴有我”健步走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中,全国公共机构约18.4万名干部职工参与,第三方公益基金基于步行里程配捐了300万元用于河北省阜平县、内蒙古自治区商都县、贵州省石阡县医疗教育帮扶。

  2023年9月,新能源汽车推广现场会暨全国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召开,推动党政机关带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海南省新配备的886辆公务用车全部为纯电动汽车;山东省行政事业单位配备新能源汽车超过5000辆、建设充电设施2.07万套;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向全社会开放公共机构办公场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帮助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各地公共机构多措并举,全面落实新能源汽车推广各项政策要求,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示范带动全社会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体现社会文明水平。公共机构通过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倡导垃圾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理念,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绿色办公要求,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在故宫博物院,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在游览路线的停留点、休息区、就餐区,摆放着特殊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将在资源回收中心得到进一步循环利用:废弃塑料瓶经“化塑为丝”工艺制作,化身零废弃环保文创,受到游客广泛欢迎;园林绿化废弃物经过就地好氧堆肥,转化成养护绿植的“有机肥料”……

  这是全国公共机构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在公共机构中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完善制度标准、加强宣传引导、实施试点示范、强化监督管理,推动省级以上机关和46个重点城市公共机构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公共机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全社会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作出了有力示范。

  绿色低碳发展是覆盖全领域、贯穿全过程的系统性工程,需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从节约一度电、爱惜一粒粮、步行一公里做起的公共机构节能降碳故事还将继续,向绿而行的步伐愈发坚定,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7日 07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