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重庆之行,这6句话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4-11-19 07:36:27 来源: sp20241119

  4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3天时间里,总书记先后赴物流园区、城市社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3个地方调研,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听取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

  重庆考察期间,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时政新闻眼》摘取具有代表性的6句话,为你解读其中意蕴。

  01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重庆之行的第一站。这里是中欧班列始发地,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

  在考察中,总书记要求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支点”“枢纽”的定位,得益于重庆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揭示了物流对于重庆乃至西部的重要意义。

  今年2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是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总书记在会上指出,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这次赴重庆实地考察,总书记再次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

  调研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书记指出,各有关方面要齐心协力,把这一标志性项目建设好、运营好,带动西部和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面对物流园区的货车司机、列车司机等工作人员,总书记说,大家在物流一线,也是在对外开放一线,“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推动西部大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物流很重要。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央视记者赵化拍摄)

  两个月时间里,总书记在重要会议上和考察途中,两次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既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重视,又彰显了物流的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同时要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以“筋络”之活促“身体”之健。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记者刘雨拍摄)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总台记者刘雨拍摄)  

  02

  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地区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

  具体到重庆,这里是制造业重镇,正致力于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5年前赴重庆考察时,总书记就要求,重庆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今年这次赴重庆考察,总书记参观了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他说,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希望重庆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考察期间,总书记指出,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今年1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作出系统阐述。他强调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揭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从今年两会期间在江苏代表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到这次重庆考察作出“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论断,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不断深化。

△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重庆如何巩固制造业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4月24日上午,总书记在听取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到加强重大科技攻关,总书记作出明确指导。

  △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03

  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在广袤西部,有一个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这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据统计,这里的总面积、常住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到全国的1.9%、6.9%、6.3%。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唱好“双城记”。

  2021年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印发。纲要指出,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今年这次重庆之行,总书记3次谈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群,发展壮大一批省域副中心城市,促进城市间基础设施联通、公共服务共享。

  重庆考察期间,总书记专门听取重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汇报。他说,重庆、四川两地要紧密合作,不断提升发展能级,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在听取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再次勉励重庆,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发挥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作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唱好“双城记”,未来可期。

  04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在重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城市大脑”——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

  2020年3月,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曾赴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调研。他指出,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

  更“聪明”的城市,是城市治理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在重庆的“城市大脑”,总书记指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要科学规划建设大数据平台和网络系统,强化联合指挥和各方协同,切实提高执行力。

  城市,因数字赋能而聪明,更因人而生动。去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总书记提出,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这次在重庆,总书记又叮嘱,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首要的是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预案、精准管控、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各类事态,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总台央视记者周倜拍摄)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总台央视记者周倜拍摄) 

  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如何走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中国这座最年轻的直辖市面临新的课题。

  4月24日上午,总书记在听取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针对城市治理作出指导: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治理还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这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总台央广记者刘会民拍摄)

△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总台央广记者刘会民拍摄)

  05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这次重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还走访了一个城市社区——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他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城市更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要决策部署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城市更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环境、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总书记这次调研的民主村社区,是一个老小区,2022年初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总书记在这里“解剖麻雀”,察看小区改造等情况。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总台记者于滨拍摄)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总台记者于滨拍摄)

  城市更新,生活向上。

  2022年8月,在辽宁沈阳的牡丹社区考察时,总书记曾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

  这次在重庆的民主村社区,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重点,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要保留历史记忆和特色风貌,又要解决居民关切的实际问题。要总结推广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更好惠及广大社区居民。

△民主村社区改造前后。(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民主村社区改造前后。(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城市更新,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命题,也是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

  在民主村社区,看到社区焕然一新、井然有序,总书记对在场的社区居民说,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更新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需要用“绣花功夫”,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民主村社区的成功实践,给中国的城市更新带来有益启示。总书记在民主村社区的宣示,是对城市更新要“更”到老百姓心坎上的有力指导。

△民主村社区食堂。(总台记者杨洋拍摄)

△民主村社区食堂。(总台记者杨洋拍摄)

  06

  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出京考察,每次都严肃地谈到了一个重要问题——为基层减负。

  2月赴天津考察时,总书记说,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全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一个月前的湖南之行,总书记专门考察了农村基层减负情况。在湖南常德市港中坪村,村干部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些年当地农村基层减负情况。总书记说,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

△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这次在重庆民主村社区考察时,总书记又重点调研了城市社区减负情况。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书记详细了解近年来社区减负效果。他说,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

  一天后,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

△重庆。(总台记者谢鹏拍摄)

△重庆。(总台记者谢鹏拍摄)

  2016年在重庆考察时,总书记说,不能把理想信念只当口号喊,严格纪律规矩必须架起高压线,依法办事才能正确用权,求真务实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9年在重庆,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

  每次重庆之行,总书记都对党员干部提出作风建设等方面的明确要求。正如总书记所说,“抓任何工作,给群众办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

(责编:牛镛、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