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21:18:38 来源: sp20241114
黄海之滨的盐城,是一座镌刻有新四军红色印记的英雄之城。坐落在盐城市中心的新四军纪念馆,讲述着新四军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征程。
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脚步,追寻新四军历史,感悟铁军精神。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谈判达成协议,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留在南方8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完成改编的新四军陆续东进,深入华中敌后战场,用一场场胜利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新四军纪念馆。(总台央视记者徐靖炜拍摄)
正当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时,国民党军于1941年初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遭受重大损失。
面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25日,新的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全军扩建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共计9万多人。
△抗战时期新四军使用的军帽、臂章等。(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在盐城重建军部,是新四军浴火重生的转折点。此后,新四军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在党的旗帜下成长壮大、阔步前进,与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御敌,书写了一个个气壮山河的故事。
不朽的英雄番号“刘老庄连”
在新四军的抗战史册上,发生在苏北农村刘老庄的战斗故事,无疑是光辉的一页。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扫荡”。3月18日子夜,敌军主力1600多人向刘老庄方向进犯。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位勇士,同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
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子弹打光了,4连官兵就与敌人展开肉搏,一直拼杀到最后一口气,82人全部壮烈牺牲。在掩埋烈士遗体时,人们发现,有的战士在最后一刻还和敌人紧紧扭打在一起。
△新四军纪念馆里的雕塑“铁军忠魂”。(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为纪念和表彰4连官兵的壮举,新四军第3师将4连命名为“刘老庄连”。一个英雄的番号从此诞生。至今,“刘老庄连”仍在我军序列,其精神血脉得以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及“刘老庄连”。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他强调:“‘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永不褪色的铁军精神
正因为有这样英勇善战的队伍,新四军又被称为“铁军”。在艰难抗战的岁月里,新四军一手开展武装斗争,一手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筑起了“华中人民的长城”。
1943年初春的一天,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率部队连夜挺进益林大东庄。尽管天寒地冻,但为了不打扰村民,战士们就分散到群众房前屋后和草堆宿营。面对一度在苏北流行的“黑热病”,新四军3师医务人员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深入到群众家中治疗病人,阻断了疾病传播。
△新四军纪念馆里的宋公纪功碑。此碑是盐阜民众为纪念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于1941年组织修筑海防大堤所立。碑文记载了修筑大堤的艰难历程,表达了盐阜民众对共产党、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的信赖和爱戴之情。(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由南到北一条龙,挡住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一首苏北沿海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也记录着新四军官兵修筑“宋公堤”的功勋。
从剿灭土匪到废除苛捐杂税,从兴修水利到开展大生产运动,新四军所到之处,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回望过往,眺望前方,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铁军精神依然闪耀光芒。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
主笔丨侯艳 刘会民
记者丨刘瑞琳 贾林 郭鸿 徐靖炜
播讲丨黎春
音频制作丨李晨雨
视觉丨陈括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