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泉:向“绿”而行 筑牢发展底色

发布时间:2024-11-23 15:06:32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阳泉2月29日电 题:山西阳泉:向“绿”而行 筑牢发展底色

  作者 赵波 石玺慧

  近年来,山西省阳泉市高度重视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多措并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擦亮生态底色,围绕建设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这一目标,久久为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去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2.3%,连续三年稳定达70%以上;空气质量6项污染因子全年指标五降一平,是全省污染因子没有上升的两个城市之一;全市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时代,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阳泉桃河。郭西力摄

  治水有良方唱响“山城好风光”

  在阳泉,桃河、滹沱河等孕育了文明的根脉,留下了“漾泉”的美名。这意味着,水是阳泉市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属性,也成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重点。

  与桃河公园完美结合,阳泉市建成了首个河长制主题公园,以水制度、水管理和水环境等水文化呈现为主,集宣传、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着力打造阳泉市河长制宣传新阵地。随着巡河护河队伍逐年扩大,全市72条(段)河流被纳入河长制管理,581名市、县、乡、村级河长担责履职,让“河长制”变为“河长治”。全市5个国考断面100%达到优良水质,为“十四五”以来最好水平……

污水处理。郭西力摄

  阳泉市坚持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农村排水“五水同治”,通过项目化治理地表水、系统化治理直排水、清单化治理废污水,多措并举,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布局“一轴两廊三画卷”,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为“画轴”,滹沱河、桃河河道为“两廊”,围绕市郊区、盂县、平定县构建“三画卷”,谋划112个项目。其中滹沱河生态廊道项目25个、桃河生态廊道项目30个,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

  每年3月初,都会有白天鹅飞来阳泉栖息,在该市盂县龙华口水库,成群结队的白天鹅或展翅高飞,或水面嬉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平定县大石门水库,几十只白天鹅时而游动,时而飞翔,悠闲自得。天鹅不语,却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阳泉的“深情”。河畅、水清、岸绿这一愿景在阳泉市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提“气”又增“质”绘就蓝天“新颜值”

  蓝天,是良好生态环境的硬指标之一。阳泉市2023年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绩尤为喜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前移14位,正序排名与天津市、邢台市、焦作市、长沙市并列第146,彰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阳泉力量。

阳泉五渡湿地公园。郭西力摄

  国道307复线是阳泉市一条主要的运煤通道,日均货车通行量超1500辆次,抛撒、冒黑烟、苫盖不严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此类问题,阳泉市全面实施工业企业“净厂”专项治理行动,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达到治污、治脏、治乱、治差的目标。白天,生态环境、城管、住建、公安交警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对环境突出问题进行巡查处置;夜间,由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的执法人员开展检查暗访。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共计检查企业712家次、工地305个,各类污染问题得以及时整改整治。

  科技赋能为扬尘治理“保驾护航”。阳泉市生态部门建成大气污染防治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和大气环境走航监测系统,实现污染源及时发现、告警和分析处理,在道路扬尘污染整治、道路积尘走航监测和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等工作中,对各类大小道路进行了多轮次的积尘走航监测,大幅提升了科技治污能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阳泉市企业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坚定走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高产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该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改造环保设施,有效降低污染排放。阳泉市生态部门坚持靶向攻坚、精准施策,在全市13家烧结类砖瓦企业安装在线监控,实现全部联网,通过深度治理,推动7家企业达到B级排放要求。去年,阳泉市二氧化硫浓度同比下降11.1%,降幅排名全省第三。

  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阳泉市以推动“数智双碳”产业发展为驱动,增加绿色产业和服务业供给,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煤矸石、粉煤灰等固废的综合利用,壮大绿色建材产业,构建节能环保全产业链,推进资源高效利用;持续推进“两河四山一泉域”生态保护,打造更多生态景观,以更实举措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我们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获得感。”阳泉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