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16:35:07 来源: sp20241109
“外挂”电子作弊设备、肆意篡改检测数据;检测采样不规范、监测行为弄虚作假;检测机构无序发展、干扰正常数据传输并出具虚假检测报告……多地生态环境部门公布案例显示,环保监测数据造假现象仍有出现,现代版“掩耳盗铃”还在上演。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生态环境部多次公开表示,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冲击了环境监管部门的底线,对这些行为绝不能容忍,必须坚决打击,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以监测准确、数据真实为重要根基,不断强化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惩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
如何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真准全”?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严厉打击数据造假。建立健全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数据造假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检验检测等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加大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海颖告诉人民网记者,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涉及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委托承担监测任务的技术服务机构,包括开展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检验检测机构和开展自动监测设备运维的机构;另一类是按要求需开展自行监测的排污单位。
“鼓励各类承担监测任务的技术服务机构提高自身质控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并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推动标识解析、数据沙箱等数字可信技术应用,实现监测活动全程受控、监测信息可追溯防篡改。”海颖表示,通过应用信息化的系统,可以确保采样、前处理等环节质量可控,监测过程可监督,支撑规范运维和防范干扰的自我证实。
《意见》提出,鼓励各地建立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监测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推进监测设施向公众开放,形成监督合力。
有奖举报和重罚造假都不能少。记者梳理发现,全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大监测行为“打假”力度,驱逐“市场劣币”。
信访举报是发现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重要手段之一。2023年7月20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番禺分局接群众举报,某电镀企业正在排放有毒污水。接报后,执法人员即刻到该企业检查,发现该企业多项废水排放污染物超标,电镀生产废水未经有效处理,排入pH回调槽后直接排放,且pH回调槽旁设的U型管有开孔,可用于注入自来水稀释外排电镀废水,干扰在线监测设施。生态环境部门已将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并已由公安机关立案。2021年12月14日,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群众举报线索,联合阜阳市临泉县生态环境分局对临泉县某建材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该公司多名责任人为防止外排废气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影响经营,自2019年起铺设隐秘输气管线,将氮气充入样品气体中稀释污染物浓度,以达到自动监测数据“合格”的目的,涉嫌篡改自动监测数据。阜阳市临泉县生态环境分局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发现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不应该光靠群众的“火眼金睛”,企业更需自查自纠,监督管理主动向前一步。
海颖认为,排污单位应强化自行监测的质量意识,承担数据质量的主体责任,积极在采样点、监测站房等关键位置安装视频监控设施,不擅自改动采样探头、监测设备和仪器参数,不在监测数据上动脑筋,坚决杜绝数据造假。
真实准确的监测数据是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和企业污染治理情况的基础。业内人士表示,各类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企业,都应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主动接受相关监督检查,积极参与行业自律活动,维护好自身信用,互相监督,共同创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