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43:20 来源: sp20250108
近段时间,德国武器装备成为欧洲多国充实武器库存的重要选项,军工企业收到的订单数量再创新高。德国联邦国防军也“马不停蹄”参加各类军演,充当所谓“欧洲防务安全支柱”。外媒称,德国军事近期外向化趋势明显,既受地区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朔尔茨政府强打“防务政绩牌”,试图以此扭转执政颓势的内部考量。
“欧洲兵工厂”抢镜
6月中旬,德国和法国合资的KNDS防务集团,推出“豹2”主战坦克最新版本“豹2A-RC3.0”技术演示车,并表示其将成为德法下一代主战坦克“主要地面作战系统”的重要参考。目前,该坦克已引发英国、意大利、挪威和波兰军方关注。
与“豹2”系列主战坦克吸引欧洲多国目光相呼应,德国军售市场也是“生意兴隆”。捷克将花费520亿捷克克朗(约合22.5亿美元)购买77辆“豹2A8”主战坦克。这是今年以来继波罗的海三国、南欧罗马尼亚以及北欧瑞典后,又一中欧国家大批量采购德制坦克。此外,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还决定继续追加德制IRIS-T防空系统订单。
外媒分析称,利用部分国家的战略焦虑和军火库“空虚”,德国正以军售交易为手段,将多国纳入以其为中心的联合军购体系。除以合资方式推出新版“豹”式坦克、“套牢”竞争对手法国外,德国军工综合体还在政府支持下,向捷克、波罗的海三国派驻技术顾问并寻求联合办厂,以将对方纳入德国军工体系。
在6月上旬的柏林国际航空航天展期间,朔尔茨在各式武器前拍照,亲自推动武器装备出口。他表示,德国将在采购F-35战斗机基础上,订购20架欧洲战斗机,同时将为军工业发展提供长久支持。德国时隔4年再次大批量采购欧洲战斗机,意在进一步盘活军贸市场。德国将关注点投向面临迭代更新的欧洲军事航空业,旨在填补多国F-16战斗机退役的空白。除西班牙、意大利空军对欧洲战斗机表现出兴趣外,非洲和中东国家也表露出合作意向。
目前,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已在波罗的海和东欧国家建厂,负责155毫米炮弹生产和“黄鼠狼”步兵战车维修。这被外界视为“德国军工开辟欧洲产业链的重要一步”。有德国媒体称,随着军品外销渠道拓展,德国军工“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有助于实现防务外交领域的利益捆绑。
军事外向化提速
除发力军工、提升行业影响力外,德国联邦国防军还加速军事外向化进程。继参加“坚定捍卫者-2024”等北约大规模军演后,德国又于6月承办代号“老虎会”的北约大规模空战演习,11个北约成员国和瑞士、奥地利两个非北约成员国空军,进行为期11天的空战训练。
德国位于立陶宛的两处永久性陆军基地正式启用,首批人员已进驻,这也是二战后德国首次在国外永久驻军。2027年基地全面投入使用后,将驻扎4800名军人和200名文职人员。今年7月,德国国防部将依据欧盟“战略指南针”行动计划,组建2500人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首先部署至波兰境内,未来还将扩大部队规模。
除加快欧洲军事布局外,德国还将“触角”延伸至中东、亚太地区。
德国是欧盟红海“盾牌”护航行动的发起者,首批任务舰“黑森”号护卫舰已结束任务返航。德国计划出动两艘舰船执行下一阶段护航任务。6月,德国两艘护卫舰横跨大西洋、印度洋赴夏威夷参加“环太平洋-2024”联合军演,期间首次靠泊日本港口实施补给,并与印度海军举行海上合练。同月,德国空军多批战斗机和运输机,飞往亚太地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海外驻训,参加“漆黑”“卡卡杜”等演习,还计划与日本航空自卫队举行联合飞行训练。
部分外媒对于德国近期日趋活跃的军事动态存在质疑。一方面,德国军工产业已处于“连轴转”状态,即便如此,部分外销装备要到2035年才能交付,战场效益相对滞后。在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以“务实盈利”为目标的产能化发展思路,将改变德国制造精细化作业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德国在武器装备方面的研发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黑森”号护卫舰在海外部署期间频传事故,也表明德国外向型军事发展策略存在短板。
强打“防务政绩牌”
德国在军备领域频频造势,是朔尔茨政府强打“防务政绩牌”的现实之举。以欧洲议会选举为标志,新一轮保守主义思潮在欧洲泛起,朔尔茨所在执政党也遭遇地区选举失利。而且,因经济振兴举措乏力,外交亮点乏善可陈,朔尔茨面临较大执政压力。
在上述背景下,对外军售成为德国十分重要的政绩单。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表示,通过大规模支援性军售和补充性采购,德国制造的背后,是本国价值观和影响力的体现,更为德国在欧洲防务一体化等事务中发挥作用提供支撑。
德国的海外行动,也符合朔尔茨所宣扬的防务路线。朔尔茨一直主张在北约框架下发展欧洲防务,对美国军事行动亦步亦趋。不过,其与法国推崇的欧洲防务自主战略存在明显路线之争。德法间理念分歧,可能影响欧洲一体化防务建设进程。另外,德国过于激进的军备举动,可能在欧洲和其他地区产生示范效应,衍生出“欧洲再武装化”现象。(刘磊娜)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