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4 09:14:16 来源: sp20250104
每回到江西资溪,都不由为武夷山脉西麓这片汪洋般的绿色而惊叹不已。层叠丰饶的葱绿、嫩绿、墨绿,养就一派水碧山青、浮翠流丹。人在其间,时刻被绿色所环绕,吸纳着自然的清香。
都道是“纯净资溪”,得“纯净”一说并非容易,全靠资溪人对山川林木多年不变的挚爱和呵护。我曾得知,为了护住青山绿水,当地人拒绝了多个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项目。他们懂得发展的前提是大保护,几代人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绿意盎然。放眼山野,除了葱茏的树木花草,更有大片翠浪翻滚的竹林,它们在科技的加持下,为资溪人编织起了“竹之梦”。
这个春天,出门在外的资溪人有不少回到家乡。往日里,家里造的小楼大都空着,大门上了锁,窗户像沉默的眼睛,代替他们守望着家园。院子背后的竹园,门前的香樟树、银杏和山楂却都耐得住寂寞,无论主人去了何方,它们都忠实地站立着,兀自伸展枝叶,该开花时开花,该结果则结果。有时它们也会将枝条伸向隔壁的院落,向邻近的树木和竹林打声招呼。
十二万人的资溪县,有四万多人在其他省市做面包,有人评价说这是一项香甜的事业。的确,心灵手巧的资溪人将面包糕点做出了远近闻名、十分可口的味道。这门手艺是从外地学来的,当年由两名退伍军人带回家乡,开了一个小面包坊,继而将手艺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不仅在当地做,在其他省市做,甚至还做到了国外。一代人走向远方,他们的孩子在异乡长大,掌握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今陆续踏上了回乡的路。年轻一代有的子承父业做面包,有的另辟蹊径创新业,就像他们的父辈一样,敢问路在何方。
于是,有了零污染种植养殖,有了别出心裁的乡间民宿,更有了与竹相关的特色产业……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七的资溪,是毛竹的重要产区之一,被称作“中国特色竹乡”,遍布山野的毛竹总蓄积量有上亿根。如果为资溪的竹海写一首诗,可以是小桥流水,更可以是大河奔流。那毛竹、慈竹、观音竹等多达百余种的翠竹,即使是看惯竹林的南方人也未必能认全。
资溪人对竹的喜爱溢于言表。有一名当地的年轻人小汤,大学毕业来到此地,如今逢人就说竹,说毛竹的生长,最快二十四小时就可达一米半,一月后可达二十米。这是因为毛竹的每一个竹节都有一个居间分生组织,每根竹子有三五十个竹节,就相当于装了近五十台发动机带动快速长高。这是多么神奇的植物啊!
从古至今,由竹衍生的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对竹的探究从没有止步。资溪人有了“智汇资溪”的行动,他们思竹养竹,实行竹林地流转,推进毛竹林科学化、集约化生产,使竹资源培育由“量”向“质”转变。引进数家竹产业龙头知名企业,定位打造户外高性能重组竹集成材基地,资溪初步形成从毛竹下山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诗经》唱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资溪人就是在不断的切磋琢磨中打造着“竹梦小镇”。
走进资溪竹产业科技园,小汤说,这里是竹的天下。竹的浑身都是宝,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竹的用途开发走向低碳零污染,可分出若干种类。这让人想起苏东坡曾经有过的感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苏东坡的家乡眉州,也是著名的竹产地。苏东坡日常的衣、食、住、行,每一处都与竹相伴,难怪他的诗词中也常有竹的身影。
在资溪,能见到一丛丛修竹的千变万化。传统的竹板烙彩画、竹花瓶烙彩多次获全国大奖。“以竹代塑”的倡议和引导已见成效。大量竹制生产生活用品实行“六进工程”,即进景区、民宿、酒店、馆所、商超、街区,全县新建的许多场所都使用竹材料装修,配备竹办公家具乃至竹梳子、竹牙刷、竹剃须刀、竹筷、竹吸管,甚至电脑的竹键盘、竹鼠标。小汤提起一块砧板,板上有清晰的竹节纹理,这块经过处理的家用竹砧板极为坚硬,经得起大厨的妙手刀功。
野竹自成径,绕溪十里余。从大觉山流下的小溪旁,竖着“幽竹紫云”的木牌,溪畔人家无不倚竹而立。春分过后,勤快的主人纷纷晾晒笋干,午间用腊肉炒了鲜笋,邻舍间相互将菜碗攒成一桌,就着自酿的米酒,说一番家常。那由笋长成的竹,到了如今,又变为竹板、桌椅和家居生活用品。竹的下脚料还能生产出一种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
这次到资溪,几乎每天夜里都能听到雨声,但到天快亮时便放晴了。春雨就像调皮的孩童,一时跑近,又一时跑远,间接响起春雷,那是在黎明将晓的时候,告知春天的来临。早起的资溪人踏着雨水浇湿的乡间小道,去往田野、车间或作坊。那一幢幢小楼的窗户敞开着,就像睁大的眼睛,欢悦而又充盈。主人回乡,乡间的一切便活了起来。
临走的那天,当地朋友还要带我去看一棵特别的竹。我看时间不早了,怕误了火车,他却一再坚持。我索性随他去了大觉溪旁的排上村。田里,一些穿着胶靴的村民正在栽种新品种的玉米苗,村头一棵高大的枫杨树,树身挂满了细藤,树下有冒出的尖笋,却没有见到竹。朋友笑指树说,你抬头看。
这一看,令我惊诧万分。原来这棵粗壮的、枝叶繁茂的百年老树的树心是空的。它的枝干是从那半尺余厚的树皮上再生的,而空洞的树心里竟然伸展出一棵秀劲挺拔的毛竹,与老树融为一体,果真是应了那句“胸有成竹”。不觉揣摩,那竹根在地下默默地掘进,自会遇到百般拦阻,但它巧妙地择地而行,与这枫杨树根交织会合,长成了一道奇观。资溪人的竹之梦,也正如春雨催发的春笋,在人们的努力中卓然生长。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1日 08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