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7:36:37 来源: sp20250108
最近,广东工业投资千亿城再进一员:江门。
在珠三角,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的工业投资率先突破千亿,前四城在工业的强势带动下步入万亿GDP城市之列,惠州的工业总产值也已破万亿。
反观江门,2022年GDP是3773.4亿元,工业总产值刚刚突破6000亿元,属于珠三角的中等梯队。2023年初,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都被认为是第六席工业投资千亿城的有力竞争者,前二城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高达67%和43%。
江门这匹“黑马”最终冲线跑出,背后是一场传统工业大市的制造业突围赛。
在全国各地重仓制造业、全球四大湾区制造业回流的当下,江门等一批珠江西岸腰部城市正挺起制造业当家的脊梁,将给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怎样的后发力量,又将如何改变珠江两岸的产业布局?
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一锤定音:大企业加盟
狠抓招商引资,让江门在近三年成功拉回了一批50亿元甚至百亿元项目
千亿投资目标,江门早在2016年就立过。
在当年的全会上,江门提出实施工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城市建设投资“三个千亿计划”。次年,江门的工业投资达到“十三五”的峰值:784.51亿元。
之后,由于缺乏大型项目支撑、传统产业进入转型过渡期等原因,江门市工业投资虽一直排在全省前6位,但一直没能突破700亿元。
局面在2021年迎来了转机。一方面,江门与广州、深圳、佛山三座制造强市一起,成为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期间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城市。另一方面,江门获批大型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
两大机遇下,江门提出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等六大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产业链,努力在超百亿元产业项目引进上实现大的突破。
招引大项目、大企业,成为江门工业投资取得新突破的关键。
2022年,江门立足招大商、招好商,构建“大招商”格局,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投资促进中心,推动招商创新改革,围绕15条重点产业链组建10个联合招商工作专班。与此同时,江门在北上广深等地设立15个市外招商驻点,组建了一批驻点“招商军团”,实现常态化驻点招商。
2023年,江门更是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干部亲自招、带头招,各县(市、区)长力争招引1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项目。江门的目标是:全年争取引进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占比超80%。
狠抓招商引资,让江门在近三年成功拉回了一批50亿元甚至百亿元项目。
亚太森博、中创新航、隆基绿能、新达新材料等大型项目落户江门,成为工业投资的“压舱石”;信义玻璃、广东志格、联塑班皓等知名企业也选择江门,壮大了江门的企业梯队。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江门每年引进的工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年增长幅度最高超过30%,其中工业项目占比最大。
亚太森博董事总经理洪庆隆表示,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是企业追加投资的重要因素:“公司的技术改造项目众多,政府不仅出台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还安排专员上门指导企业操作,帮助企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在去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榜单中,亚太森博位列第77位。
二次创业:新赛道崛起
在新赛道的竞速中,城市起跑线差距往往尚未拉得过大,是中等城市弯道超车的不二之选
从时间轴回看江门工业投资的发展路,千亿目标几乎是在最近三年一鼓作气完成的。
根据历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江门市统计局公布数据,江门从2021年开始,工业投资额的增长速度就保持在两位数。2022年,江门的工业投资已经逼近900亿元,距离千亿只有一步之遥。2023年,江门完成工业投资超千亿元,近三年工业投资累计超2600亿元,年均增速超17%。
投资者在最近三年频频奔赴江门,这背后是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布局崛起的共同作用结果。
1983年,江门建市。跟珠三角大部分城市一样,在改革开放中,江门因为毗邻港澳、侨资丰富,靠“三来一补”实现了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赚到了城市的“第一桶金”。
然而时至今日,支撑江门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依然是金属制品、食品、家电三大传统产业。
“世界车间”英国伯明翰、“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煤炭之都”日本夕张市……世界上不少工业先发地区的案例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及时转型,老工业基地就会被时代抛弃。
站在二次创业新起点,传统工业大市必须正面回答动能转换的问题。
在“立”与“破”之间,江门一边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一边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寻找江门新的增长点。
2023年工业投资的产业分布印证了这个举措的有效性。在千亿工业投资中,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3%,占工业投资的四成;技改投资大幅增长29%,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
在新赛道的竞速中,城市起跑线差距往往尚未拉得过大,是中等城市弯道超车的不二之选。“新能源之都”常州和“最牛风投城市”合肥,都是典型的案例。
面对新能源这条大热的赛道,江门选择入局。
2022年初,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瑜来到江门实地考察。她站在新会智造产业园,果断拍板决定:“不用看别的选址地块了,就在这里布局新基地。”
负责招商的新会区委常委、副区长钟文明分析,江门是传统工业城市,产业工人供给充足、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深厚,加上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产品运往中创新航几大主要客户都很便利。“当时凤山湖园区连片土地已经完成了七通一平,加上山地平整出来的园区打桩成本较低,中创新航来了就可以马上建厂房。”
当年,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基地,成为江门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当年就拉动江门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猛增43.5个百分点。
此后,隆基绿能、泽塔、优美科、福斯特、斯威克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江门。从2021年至2023年,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累计引进产业链项目32个、投资超410亿元,产业链迅速壮大。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研究所所长李相锋指出,江门发展新能源电池有四方面优势:一是产值大、增速快;二是产业链较为完整,已经基本形成覆盖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的生态;三是正极材料优势明显,研发和生产能力全省领先;四是聚集了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他建议:“江门后续应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强化产学研合作,争取在新能源电池公共检测及研发服务环节实现弯道超车。”
制造森林:竞争白热化
这两年是各大城市重新回归制造业的一年,当各大城市都发力竞逐制造业,中等城市的突围赛就进入了白热化
成为工业投资千亿城,会给城市带来什么?
广东前五座工业投资城给出了答案:广州和深圳GDP突破3万亿元,让广东成为全国唯一拥有3万亿“双子星”的省份。佛山冲破工业“天花板”,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工业3万亿”地级市。东莞在2021年入列全国第24个万亿之城,惠州的工业总产值也已迈过万亿大关。
距离这些目标,江门还有多远?2022年,江门GDP为377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才达到5000亿元。
而此时此刻江门工业投资突破千亿元,要面对的是已经进入白热化的制造竞赛。
如果说前几年是第三产业高歌猛进的时期,那这两年就是各大城市重新回归制造业的一年。
放眼全国,上海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北京提升制造业可靠性,增强“北京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以高精尖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珠三角,制造业更是被放在了当家位置。
去年初,广东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狠抓重点项目重大平台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当时,广东立下目标:实施工业投资跃增计划,力争推动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实现10%以上增长,发挥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0万亿元,同比增长4.0%,连续7个月回升;工业投资增长23%,连续3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当各大城市都发力竞逐制造业,中等城市的突围赛就进入了白热化。
在珠江西岸,中山(1677.8亿元)、珠海(1579.1亿元)、江门(1484亿元)、肇庆(991.6亿元)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位于2000亿元以下区间。在长三角,处于同一个区间的分别是湖州(1772亿元)和芜湖(1677.41亿元)。
再看这6市2020—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芜湖(7.43%)和肇庆(7.50%)遥遥领先,江门(6.47%)、珠海(5.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33%),湖州(4.40%)、中山(4.27%)紧随其后。如果2023年各市保持这个增速,工业增加值的排位将面临洗牌,湖州与芜湖超过珠三角4市。
芜湖后来居上,凭借的是这几年培养起来的首位产业——新能源汽车。2023年前11月,位于芜湖的奇瑞集团累计销售汽车超166万辆,同比增长47.8%。在龙头带动下,14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00多家整车、零部件、后市场规上企业,在芜湖集聚。
各地“中等生”都这么拼,江门接下来要靠什么突围?
后发优势:制造主战场
市场的选择,让江门在大湾区中找了新的定位——制造基地
珠江八门入海,江门占其二,是典型的珠江口城市。
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门是珠江两岸的明星城市,工业强势、侨资充沛,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地位仅次于省会广州。
然而这种优势并未一直保持。在新发展阶段,身处珠江西岸腹地的江门,因为远离珠江口核心城市圈层,长期以来掣肘东岸各类高端要素的流入。
“江门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和工业总产值不大、重大产业项目数量不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东西部产业布局不平衡等方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湾区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永聪指出,江门面临上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江门作为珠江口西岸城市,与珠江口东岸的香港、深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可通达性相对较差。
杨永聪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短板制约了珠江口东岸城市群产业资源对江门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也影响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产业要素向江门的流动和集聚。
2024年,一东一南两条跨江跨海大桥即将开通,让江门重新“回归”珠江口。
江门以东,深中通道主线已经贯通,建成通车后江门将与前海、南沙等发展平台实现握手,届时从江门中心城区前往深圳只需要大约1小时。江门南部,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进度超七成,建成通车后江门大广海湾与横琴和澳门,与香港也将分别实现半小时、1小时互通。
江门的区位交通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将有机会重回珠江口主流舞台,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分工循环。
“大桥经济”到来,江门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扎实、侨务资源丰富等多重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已经显现,为工业发展铆足了后劲。
最突出的要数大湾区里不多见的空间优势。珠三角是全国制造业发展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不少城市存在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其他城市想方设法为产业腾出空间时,江门显得有些淡定——江门的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城面积的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与此同时,江门拥有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有省里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承载大项目、大产业,江门没有包袱,轻装上阵。
“装备制造企业有些环节不适合上楼,只能找土地资源空间充足的地方。”最近一年,上百家来自深圳、东莞等地的智能装备、新型储能、机器人等产业企业分批“组团”考察江门,寻找产业转移目的地。深圳市志奋领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善斌收获不少:“江门建设‘一楼工厂’很有优势。”
在“深圳总部+江门生产”“深圳研发+江门制造”合作模式的推动下,2021年至2023年,江门累计引进深圳超亿元项目投资额超78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投资额超500亿元。
市场的选择,让江门在大湾区中找了新的定位——制造基地。近年,江门在多次全会上反复强调,要勇当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双向发力,江门工业发展有了更大合力。
珠江西岸:湾区新角色
承接东岸产业有序转移,成为珠江西岸后发制人的战略性力量
江门是珠江西岸制造中等生城市的缩影。
2022年,珠海、江门、中山工业总产值都在5000亿至7000亿元区间,被认为最有可能率先达成万亿工业总产值。
这两年,广东高起点、高标准推进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和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其中珠三角有5个大型产业集聚区,珠海、佛山、中山、江门、肇庆均为珠江西岸城市;3个主平台中有2个在珠江西岸,分别位于江门和肇庆。
一边是面临空间瓶颈、亟需布局未来产业的“尖子生”;一边是空间广阔,制造基础扎实的“中等生”。跨越珠江口,承接东岸产业有序转移,成为珠江西岸后发制人的战略性力量。
近期,省委、省政府出台多个意见和规划,给珠江口两岸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更大想象。
2023年6月1日,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明确,推动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深度融合。2023年12月20日,省政府网站发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珠西都市圈携手港澳与周边都市圈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深化产业创新合作,推动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领域深度融合。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顾乃华指出,今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两条大桥开通,将给珠江西岸城市的区位优势带来新突破和新提升,高端要素加速便捷流动,为与珠三角其他城市,特别是与深圳的产业联动、项目对接等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良机。
拥深、融湾,成为珠江西岸城市的热词,也锁定了它们在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角色。
珠海在高新区后环片区划出深珠合作示范区,建起现代化产业新城,以此作为承接东岸创新资源向西辐射的首站。
中山与深圳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招商机制,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总面积66平方公里。
江门提出携手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
此次江门入列工业投资千亿城,再次让外界看到了珠江西岸制造业的潜力。跨越珠江口的产业空间重组,将为珠三角“制造”更多尖子生带来新的机遇。
统筹:李卓 何山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