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5 11:52:17 来源: sp20241105
中新网 1月23日电 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于2024年1月23日至25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2024年新年伊始,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即对华进行国事访问,充分彰显了中乌关系的高水平和两国元首的深厚情谊。
米尔济约耶夫也于1月22日发表在中国媒体上的署名文章中表示,这是其2024年首次出访,意义重大。
“每次到访中国都会发出由衷赞叹”
米尔济约耶夫自2016年上任以来数次访华、参加国际会议,将发展乌中友好关系视为外交领域重要事项之一。
2017年5月11日-15日,米尔济约耶夫就任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后,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乌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弘扬中乌世代友好精神,推动中乌关系继往开来,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了两国经济技术、交通运输、医疗、农业、水电、中小企业、基础设施、旅游和地方交往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2018年6月、2019年4月、2022年2月,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多次来华访问或参与活动。
2023年,米尔济约耶夫总统更是两度来华。5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西安同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新时代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规划(2023-2027)》,共同见证签署优先投资项目、减贫、农产品贸易、检验检疫、地方合作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2023年10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双方再次就经贸投资中长期合作规划,重点领域合作、减贫经验交流、民间人文交流等多方面达成共识。
米尔济约耶夫在文章中写道,每次到访中国,我都会发出由衷赞叹,钦佩中国改革发展事业成就之大、影响之深,钦佩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展现出的非凡创造力和勤劳智慧。
“古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
乌兹别克斯坦是位于中亚腹地的“双内陆国”。该国北部和东北与哈萨克斯坦接壤,东部、东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土库曼斯坦毗邻,南部与阿富汗接壤。国土面积44.89万平方公里,首都塔什干是中亚最大的城市。
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古丝绸之路的关键枢纽和各种文化交汇地。
早期文献资料有详细记载,2100多年前,西汉使节张骞出使位于费尔干纳河谷的大宛古国。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茶叶等产品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古老的贸易城市撒马尔罕、布哈拉等中转流通,名扬世界。而中国则从费尔干纳地区引进良马、苜蓿、葡萄种子、葡萄酒酿造技术以及园艺作物种植方法等。
“乌兹别克斯坦”是乌语“自己统治自己”“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即“独立”之意。乌兹别克斯坦是个多民族国家。截至2023年7月,该国人口约为3637万,共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乌兹别克族占80%。
乌兹别克斯坦人多食牛、羊、马肉和奶制品,尤其对手抓饭情有独钟,手抓饭是乌最重要的民族食品,在过节、婚礼和宴请尊贵客人时,手抓饭是必不可少的佳肴。
乌传统民族服装是刺绣精美的小帽和五颜六色的长袍。一顶手工制作的小帽和一件精心缝制的棉袍,通常是乌兹别克斯坦人送给重要来宾的贵重礼物。
乌兹别克斯坦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3.5万亿美元。盛产“四金”——黄金、“白金”(棉花)、“乌金”(石油)、“蓝金”(天然气),是其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
2017年以来,乌新一届政府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带领下励精图治,不断深化国内改革、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市场活力不断迸发,发展潜力持续释放,是中亚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
“中乌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乌1992年1月2日建交。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12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签署《中乌友好合作关系条约》。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2年宣布在双边层面践行命运共同体。
据米尔济约耶夫介绍,中乌两国经贸关系蓬勃发展。2023年,乌中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40%,中国成为乌最大贸易伙伴。双方投资合作呈现积极态势,得益于近年来乌营商环境改善,中国在乌投资增长4倍,在乌中资企业数量增长2倍。
与此同时,两国在文化、教育、卫生、旅游、体育等领域合作也不断扩大。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设有两所孔子学院。截至2023年10月,中乌共建立12对友好省州和城市。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月19日表示,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建交32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两国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有力促进了两国各自发展振兴,也为维护中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注入正能量。 (完)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