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成立三年来 全国碳市场建设带来哪些改变?

发布时间:2024-11-27 14:58:21 来源: sp20241127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已满三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全国碳市场成立三年以来,在推动企业降碳、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24年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通俗点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机制就是政府设定一个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盘子,根据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分配碳排放的指标。排得少的企业指标有富余,可以拿到市场上卖了换钱,超额排放的企业就得花钱买碳排放的指标填补缺口。

  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减少碳排放。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超过4.6亿吨,累计成交金额近270亿元。

  华电集团湖北襄阳电厂是一家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260万千瓦,每年二氧化碳排放上百万吨。2014年,湖北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从那时起,襄阳电厂就开始不断探索生产经营和碳市场的融合。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生物质运维部副主任 杨涛:因为我们有4台33万千瓦的机组,相对机组能量偏小,能耗稍微大一些,降碳压力日益增大。当时整个公司也想到后期碳排放,想到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是不是有利于减排效果,所以2015年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随着碳市场的发展,碳配额逐步收紧,企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和节能降碳来减少碳排放。当时襄阳电厂就选择了生物质可再生能源来替代部分煤炭。

  秸秆、树皮、花生壳之类的生物质,本身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再次燃烧,并不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可以用来取代部分燃煤,从而达到降碳的目的。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生物质运维部副主任 杨涛:生物质燃料通过皮带进料口送到气化炉内,产生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然后通过管道将可燃气体送到燃煤锅炉内与燃煤混合燃烧,实现了生物质与燃煤机组的耦合发电。

  我国能源领域全国首台套生物质气化耦合机组,每小时可以处理农林废弃物8吨,每年可以发电5900万度,可以替代1.8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万吨。

  这种生物质耦合发电的项目,不仅能帮助企业应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要求,还能帮助企业取得额外的收益。这个收益来自两个方面:通过这个项目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拿到碳市场交易,碳额可以换取相关收益;另一方面,如果用来替代其他燃煤机组的碳排放量,每年至少可以减少企业几百万元的资金支出。

  湖北的碳市场是全国首批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像襄阳电厂这样的发电企业在这些试点市场经过几年的探索,为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

  发电行业在全国碳市场的表现,为整体减排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作为一种市场化的政策工具,碳市场不断驱动企业,特别是电力行业加快清洁化、低碳化和高效化的转型发展。加入全国市场以后,湖北华电襄阳电厂仍然面临着节能降碳的压力。

  湖北华电襄阳发电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晓军:2021年进入全国碳市场,我们公司的碳配额还是比较宽松的。但是随着这两年国家碳配额趋紧,我们的碳配额从宽松到略有盈余,到未来肯定会存在缺口,所以我们必须要走节能降碳路径。

  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如果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一旦碳配额有了缺口,就需要花真金白银从市场上购买。

  为了应对日益严格的碳排放要求,襄阳电厂还需要继续探索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2023年,企业又投入2.25亿元,对机组进行了供热改造、节能降碳改造和深度调控灵活性改造。

  碳配额越收越紧,市场配额的供求关系和波动的碳价,正在驱动着包括襄阳电厂在内的企业采取更多的减排技术和减排的措施,以降低减排成本。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已满三年。企业为了实现降碳的目标,减排的技术路径在不断发展,而碳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也越来越高。

  碳市场活力稳步提升,行业减排效果逐步显现。通过碳市场的建设压实了企业碳减排的主体责任,“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意识深入人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市场化导向作用也更加明显。

  碳市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 夏应显:有关全国碳市场的相关建设,特别是行业扩围的相关工作,目前正在加快将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这些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强化数据质量管理,逐步推行配合有偿分配,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来研究探索碳金融活动的可行路径。

  目前,行业扩容正在有序推进,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越来越多的重点排放单位将会加入其中,很多企业在进入市场前,也在忙着做好降碳减排的准备。

  在安徽芜湖一座水泥生产企业的露天矿山内,几辆用于石灰石运输的宽体车正在往来穿梭,有序运行。据了解,这是全球首个露天矿山领域的无人驾驶运输项目。这种宽体车采用纯电能源驱动和无人驾驶技术,既满足了清洁运输的要求,又实现了矿山开采数字化。

  海博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 何伸中:我们打造了无人驾驶加新能源矿卡的模式,增加资源利用的同时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过去我们运输的整个环节消耗燃油年度是4万吨,现在采取无人驾驶新能源矿卡,仅此一项,我们年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12万吨。

  对于像海螺水泥这样的企业来说,下一步进入全国碳市场后,减排的碳排放量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碳配额,可以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售获得经济激励。

  除了为应对即将加入的全国碳市场而节能降碳,海螺水泥也在尝试创新低碳技术,参与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当中。和强制性的全国碳市场不同,今年1月启动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另一个独立的市场。两个市场独立运行,共同构成了全国碳市场体系。

  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参与主体遵循自愿的原则,通过开发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项目,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所得到的二氧化碳减排量,经过国家核证后,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核证自愿减排量也可作为一部分碳配额,用来抵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企业的碳排放量。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 张昕:自愿减排要比强制减排理论上来说价格要相对便宜。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完成配额清缴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这个机制,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市场通过碳配额清缴抵消机制联通起来,实际上就是把降碳和扩绿增长有效结合起来了。

  随着碳市场体系逐步成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相互衔接。未来,碳市场发展成效将会逐步彰显,行业减排效果也会逐步显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 张昕:要建设一个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任重道远。随着我们国家碳市场建设,逐渐扩大行业的覆盖范围,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产品,不断健全全国碳市场的制度体系建设,将全国碳市场打造成国际碳交易中心、国际碳定价中心和国际碳金融中心,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随着我国碳市场的成熟,更多重点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这将增加市场的多样性和深度。未来配额分配方式的多元化,碳金融产品的创新,还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碳市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在全球碳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碳市场的未来展望是积极的,但也需应对多方面的挑战。通过不断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推动创新和扩大开放,中国碳市场有望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编辑: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