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1:38:03 来源: sp20241223
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
近年来,我国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工程科技含量持续攀升。2023年11月14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图为工作人员在渤中19—6气田作业。 新华社发 杜鹏辉/摄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生产力质态的每一次演进和发展,都是以重大科技创新为主导,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引发生产力产生质变,推动新的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古往今来,人类创造的科技成果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纵观历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带来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进一步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
当今时代,世界主要国家都把科学技术看作振兴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科技竞争成为大国博弈的战略焦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催生出全新的生产力质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人才、创新只有通过产业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力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智能化、定制化生产满足了市场多元化需求,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的突破,为生命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值化,正在形成以数据为关键驱动力的生产实践新空间,使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市场活动更加活跃。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全球科技创新趋势、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以及社会结构变化等多维度的深刻洞察,对于把握未来发展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深刻变革,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不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锂电池、高铁等领域实现了赶超领跑;未来产业在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领域积极布局,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面向未来,只有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才能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快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争取发展主动权,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从传统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数量扩张转向质优量增,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安全和韧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更多内容详见: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文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策划:梁佩韵 审核:李艳玲)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