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助推能源结构转型

发布时间:2024-12-21 19:23:22 来源: sp20241221

  【光明论坛】

  作者:周湘智(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来到位于长沙的一家电池材料企业。在听取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介绍,察看企业产品展示,了解材料性能测试情况和电池生产流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求,必须加快构建以需求合理化、开发绿色化、供应多元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为内核的新型能源体系,切实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国家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富煤缺油少气”是我国能源禀赋的突出特点,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需求压力巨大、供给制约较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等挑战。近年来,为适应能源低碳化发展需求,增强能源安全自主性,我国大力推进传统能源体系向非化石能源体系转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风机产量、装机规模世界第一,光伏发电技术整体处于领跑阶段,光伏产量及装机规模世界第一,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新名片。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水能利用国,水电工程建设能力世界第一,核电技术总体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大容量远距离输送全球领先。

  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代表着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安全可靠、清洁低碳和经济高效。先进能源材料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对我国新能源与储能事业发展具有重要先导性、战略牵引性作用。锂离子电池材料、镍氢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氢能及燃料电池材料、风电转换材料等是实现能源转化利用、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要加快打造更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品牌知名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头部企业。进一步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等产品的消费信心,当下要特别聚焦超长寿命高安全性储能锂离子电池开发,推进固态电池研发和应用,加速推进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应用。

  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能源科技创新在提升能源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在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占人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双碳”目标,最终要靠发展清洁能源,要靠科技的力量。要推进风电、光伏、储能、技术固碳、碳捕捉及利用和封存(CCUS)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技术进步,推进产业化应用。加快压缩空气、重力储能、热冷储能、绿色氢能、电制燃料等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在电气融合、电气氢(氨)耦合、新型电力体系建设、能源网络融合、“油气+新能源”储运等方面开展攻关,尽快形成油、气、氢、碳全国融合的大管网,有效推动风电、光伏、水电大范围输送消纳,提升多类型能源间灵活转换能力。

  氢能产业是新能源体系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全球和全国各地区都在抢占布局氢能源的先机。国际能源机构普遍认为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终端总需求中的占比将达到12%以上。根据碳达峰愿景测算,2030、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和13030万吨以上,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占比分别达到5%和20%以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前沿新兴氢能产业发展。发展氢能当前最重要的是降低使用成本与提高便利性,以“跳蛙战略”加快构建制氢、氢储存输送、基础设施、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整车生产、配套服务等全产业链。大力协同“风光氢储”融合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及下游应用,实现市场化风光制氢、制醇的新产业链业务。“以市场换产业”是新能源产品推广应用的有效策略,要加大氢能源科普力度,开通更多示范运营公交线、有轨电车线路及园区物流车辆示范运营,建设氢能源科技体验馆和氢能源社区,让社会大众更多更好地接受氢能产品、使用氢能产品。

  总体来看,我国未来水电增长潜力有限,随着风电、光伏发电开发成本持续下降,风电、光伏已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主要手段。我国自主核电技术越发成熟,核能将成为我国非化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氢能、地热、生物质等资源利用规模的扩大,这些板块也将成为我国非化石能源增长的重要补充。此外,随着我国新型能源体系的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加速兴起,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能源大数据、多能互补、智慧用能与增值服务将对清洁能源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能源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中展现更大作为。(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