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16:58:56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永州12月17日电 题:湖南父子的摩崖情怀
记者 唐小晴
寒冬时节,清晨甚冷。来到办公室喝上几口热茶暖身后,杨铁军就急忙赶往浯溪碑林巡查。苍崖石壁间,他细心用工具清理石刻旁青苔、杂草,拍照、记录变化。
浯溪碑林位于湖南省祁阳市,是中国最大露天摩崖石刻,集中保存了唐朝至民国书画摩崖石刻505方,是稀有的书法石刻宝库。
游客拍摄摩崖石刻。 中新网 记者 唐小晴 摄“许多文人学士到这里游览参观,大多在崖壁上留下作品,包括唐代的颜真卿、宋代的黄庭坚、米芾和清代的何绍基等。”今年56岁的杨铁军是祁阳市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陶铸故居)管理处文物科负责人。
30多年来,他和父亲杨仕衡接力守护碑林。据其介绍,浯溪碑林最高的石刻位于30米悬崖峭壁上,字径2.3米。最低的在溪畔崖脚,字径1厘米。“最出名的是《大唐中兴颂》,因元结的文绝、颜真卿的字绝、摩崖石刻的石绝,誉称‘摩崖三绝’。”
记者看到,《大唐中兴颂》碑刻,就在临江岩壁离地1.5米处,约10平方米大小,字体刚正雄浑、苍劲有力。碑外建有护碑亭,安置玻璃护罩,以遮风挡雨,减少侵蚀。
据老祁阳县志记载,浯溪碑林有历代摩崖石刻280方。当时,这些石刻大多掩盖在荆棘杂草中。1979年杨仕衡接手保护工作后,以浯溪碑林为核心,带领团队筹建浯溪文物管理所,开始抢救性发掘、保护石刻。
“缺少经费和专业工具,我父亲团队3人不分晴雨,靠着几根绳索在悬崖峭壁探碑。每找到一处,他们都很激动。”杨铁军说,父亲多方论证,恢复了诸多石刻碑文本来面目。
受父影响,杨铁军1987年底加入碑林守护。“最初协助父亲寻找石刻,后来主要是观察记录、拍照存档、清理青苔,研究石刻保护方案。”杨铁军透露,团队最终找到并清理浯溪摩崖石刻505方,比老县志记载的石刻多225方,文体有颂、铭、赋、记、诗、词、联语,字体有篆、隶、楷、行、草体,作者荟萃了唐代以来400多位名家。
同事们对所有石刻逐一编号、入册、建卡、拓片,绘制出《浯溪摩崖石刻分布总图》。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浯溪摩崖石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日本、韩国、法国等国家的汉诗爱好家、国际旅行观光团前来一睹风采。
为研究浯溪崖壁记载不详的石刻,杨铁军和父亲多次赴国家、省文物局向专家请教,到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土专家”交流意见。父子俩人在全国报刊上发表浯溪摩崖石刻研究论文近200篇。
“浯溪碑林摩崖石刻是名副其实的书法宝库、文学殿堂、历史档案馆。仅清代就有5位越南官员在这里留下5方诗刻,见证了中越之间的友好情谊。”杨铁军认为,解读和宣传浯溪碑林,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 中新网 记者 唐小晴 摄如今,浯溪碑林石刻成为人们研究历史、学习书法的重要阵地,不断走向世界。中国文物部门正加大保护力度,包括投入资金加固危岩、开展摩崖石刻碑体防风化封护工程、加强电子监控防护力度等。
祁阳市浯溪文物管理处也在采取新媒体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解锁书法名碑。“游客可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查看碑刻年代、作者、内容等,也能把碑文内容保存至相册、设为壁纸。”杨铁军说。
浯溪无言,年年岁岁;石刻隽永,魅力四射。人们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杨铁军建议相关部门能修编文物保护规划,严格依法治理碑林周边环境,有效保护和发展文物事业,同时加大修复的资金投入和培养碑林保护人才,统筹解决制约浯溪摩崖石刻文物保护与发展的瓶颈问题。(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