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2:17:43 来源: sp20241117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仅为曾经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推开了复兴之门,还为其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最前沿的研究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先后访问考察近百个国家,在全球各地进行“一带一路”相关演讲。近期在其新书中提到:“‘一带一路’为世界点亮了一盏灯”。
这是一盏什么样的“灯”?近日,王义桅接受 中新社 国是直通车专访。
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国是直通车:您之前曾说“一带一路”点亮了一盏灯,让人们看到西方之外的世界,发现世界的多样性和另一种美,自己也会感觉到一种再教育和薰陶。这是一盏什么样的“灯”?
王义桅:“点一盏灯,让世界亮起来”,这是我书中原话,这也是原来佛说过的一句话。这盏“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物理上的,一个是心理上的。
所谓物理上的灯,就是“一带一路”分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要致富先修路”。过去新自由主义下的全球化不会有人帮别人修路。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钱、没有人才,也没有物。“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中国分享自身全产业链优势、“利己达人”的一种思想。
第二个是心理上的“灯”。以前讲实现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去传统化,甚至世俗化。“一带一路”强调的是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对本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转化、创新发展,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一带一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一带一路”点亮的这盏灯,改变了人们的近代世界观,不再只关注原来的发达国家,“睁眼看世界”的同时,世界也“睁眼看中国”。
国是直通车:一直以来,您都在为“一带一路”倡议发声,到世界各地演讲,您对“一带一路”倡议如此坚定的认可和持续的热情来源于哪里?
王义桅:我的“一带一路”自信和自觉一是来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世界范围内,唯有中华文明是延续5000年不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强调“天下”“利己达人”“民本思想”,所以才能提出“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开放包容的理念。中国能提出这样的理念,另一个原因在宗教方面。中国不是一神论国家,思想上更加包容开放,这是奉行一神教“宿命论”国家或多神教“生命循环论”国家无法做到的。
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中国国有企业能不计较一时的利益得失,落实长远战略规划;中国具有全产业链优势,建设、生产成本低、效率高;中国几十年就完成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现代化经验最为鲜活。
国是直通车: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但“一带一路”倡议仍面临不少质疑,尤其在国内经济增长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应该将发展重点放在国内,您怎么看?
王义桅:中国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其中明确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国际循环与国内循环并不是矛盾对立的。
首先,“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并非中国帮助他国,而是打造海外中国市场。
其次,放水养鱼,只有这些国家发展起来了,才能购买更多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也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能推动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的神来之笔,是投资,不是对外援助,秉持市场规律,遵循债务可持续原则,强调高质量发展,并非对外撒钱。
国是直通车:国外部分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不理解,您认为有什么破解或改善的方法?
王义桅: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有三,破解之道也应从这三点入手。
其一,几乎整个世界都曾被西方殖民过,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明显的二元性,即经济基础落后而上层建筑是西方式的,存在宗主国崇拜现象,因此尽管对“一带一路”建设充满希望,国外一些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亦难理解。
其二,因为这是由中国提出的。美国并不否认人类必将进入共同体时代,抵触的是由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很遗憾,因为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本来是超越意识形态的。
其三,中国被认为是不信神的世俗国家,是少有的独立自主国家(文明自成一体,制度、产业独立),而整个世界几乎名义上信神的,命运依附于地区或全球霸权、或前宗主国,只认同信我同一神或意识形态的国家是命运共同体,或被命运共同体,很难认同或奢想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是直通车: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共建国家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王义桅:不同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后最重要的变化是打破了对西方的迷信,在观念上发生了改变,即发展中国家开始觉醒,认为“中国行我也行”。
以前一些发展中国家老是觉得不自信、实力弱,依附、崇拜宗主国,非洲很多国家的地名都是欧洲地名。其实很多发展中国家,以前比中国都要先进。我去的任何一个国家,基本上以前条件都比40年前的中国好。比如:埃及首都开罗上世纪80年代比当时的上海先进。我们还曾去南斯拉夫学南斯拉夫模式,去匈牙利学匈牙利模式,去波兰学波兰模式,但最后这些国家的发展却并不顺利。
“一带一路”使得世界互联互通。以前很多国家觉得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就是要学西方,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对美国的发展经济学,笃信不疑,奉为圭臬。现在中国成功了,他们开始想:你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原来我以前忽视了自己的特色,没有走符合自身国情条件的发展道路。
国是直通车:您的新书《“一带一路”的灯光》面向青少年,为什么要面向青少年群体写这样的一本书,对青少年有什么期许?
王义桅:儿童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最应该回答、也最难回答的问题。“一带一路”关乎世界的未来,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要用儿童的眼光看问题。同时,在给孩子讲“一带一路”倡议时,会充满爱、充满感情地讲,这本身对自己也是一种启发。未来的孩子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力军和建设者,更应该是受益者和践行者。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