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丨加“数”前行!数字中国建设正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4-11-09 13:51:20 来源: sp202411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既是中国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光明之路,也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正义之路。只要我们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迈向成功的彼岸。”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次全国两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召开的重要会议。新的春天,新的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奋发图强、奋勇当先,中国式现代化正展现出光明灿烂的新图景。《新闻联播》从今天开始推出系列报道《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今天播出第一集《加快数字中国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这是今天中国的工业互联网,近一亿台设备连接在云端,将工厂车间、港口码头、矿山农田纷纷链接成网。

  如今的智能工厂,熄灯后仍然可以接收来自全球的订单,一分钟计算出报价,一小时自动进入生产。

  如今的智慧港口,每天近八十万个集装箱自动装卸,一百多台无人车精准导航,运转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如今的1秒钟,在电商平台,可以让三千多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达4.69万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3.72%。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不断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 金键:作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领域,我国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移动物联网终端和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形成更加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

  以数字化推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超前部署数字中国的建设蓝图。围绕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围绕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在推动数字化融入社会治理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王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数字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抢占发展制高点指明了前进方向,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前瞻性、创造性和战略性。数字经济具有“一业带百业”的赋能作用,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踏上新征程,擘画新蓝图,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落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出台,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通信网络,5G基站数量超过337万座,算力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数字基础底座不断夯实。

  如今,数字化浪潮正加速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创新。新年开工,这是遍布全国施工现场的盾构机,任意一台上面微小的刀片磨损情况,都能实时传回千里之外的数字孪生系统;在北京、深圳、苏州等8个城市,平均每天有超过500台智能网联汽车正在进行道路测试。所有车辆测试数据最快在不到10毫秒内,就能实时传输到乌兰察布算力中心,进行同步模拟和分析。

  数字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我国90%以上的政务服务网上可办,政府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数字生活场景不断上新,地铁可以根据人流情况实时调整班次、高速公路能够自动提醒天气和路况,数字化加速融入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让老百姓更加有获得感。

  深圳市民:用刷掌支付就不需要去手动输入密码,这样在支付的时候更便捷。

  辽宁市民:过去要带着以前的病历,自从有了电子病历之后,就能在网上跟大夫复诊,不用来回往医院跑。

  如今,生态文明建设也更加智慧。在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江水将穿越六个电站、1800公里,在这期间,它究竟需要用于防洪、发电,还是航运、灌溉,现在都可以通过这个刚刚建成的智慧大脑来精准计算。

  数字文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数字故宫、数字国博等“云逛馆”形式不断更新。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13万部(件),传统文化通过数字技术迸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数字中国布局力度。根据统计,在短短两个月内,全国已有20多个省级数据管理机构陆续成立,“东数西算”工程八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提速,5G轻量化研究全面展开,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数字技术正加快引领经济社会全方位变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