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1:38:19 来源: sp20250102
新京报统计近十年片名玩梗电影,豆瓣平均分仅4.5分,观众称“谐音梗”喜剧“踩坑”几率最高
片名玩梗国产电影,已成烂片“重灾区”
近日,喜剧电影《末路狂花钱》宣布定档5月1日上映。有网友看到片名之后评论道:“好无聊的片名梗,蹭了经典影片《末路狂花》的片名。”一些国产电影喜欢在片名上“玩梗”抖包袱,吸引观众眼球。殊不知,这些电影往往却成为烂片的“重灾区”。
新京报整理近10年(2014年-2023年)内地院线中“玩梗”的电影片名,有的是以“谐音梗”形式改写成语典故,比如《李茂换太子》《怦然星动》《陆垚知马俐》等,还有对于经典电影片名的改写,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疯岳撬佳人》等。据不完全统计,这47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有4部暂无评分),平均分仅4.5分,评分最低的是2.5分的《越囧》和《这个大叔不太囧》,评分最高的是7.8分的《夏洛特烦恼》,另外还有四部电影评分在7分以上,分别是《心花路放》(7.2分)、《川流不“熄”》(7.4分)、《妈妈咪鸭》(7.0分)、《情笛之爱》(7.0分)。
影院经理陈先生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片方与其在片名上“投机取巧”,不如在电影故事和内容上多打磨打磨。在一些片名“玩梗”影片的评论中,不乏可见“一般这种名字里面带‘错别字’的,99%都是垃圾”“从片名就看出,又是诈骗片无疑”等观众谴责。而作为观众、也是影迷的慕鹏告诉新京报,他明白片方想用谐音成语引起受众兴趣,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但作为家长还是有些担心,这种宣传对于刚刚求学起步阶段的小学生造成认知困扰,如果篡改过的成语更深入人心,不仅会对青少年学习判断造成误扰,该成语也失去了最初丰富的含义,往深一点说,语言环境的混乱不利于小朋友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
●观众代表谈
“谐音梗”片名“踩坑”几率太大
对于我个人而言,国产电影中有“谐音梗”的片名,基本上可以判定为“烂片”,至少不会是一部好电影,个人非常理解很多脱口秀演员关于“谐音梗要扣钱”的规定,因为在广告行业里,这种谐音表现形式其实是非常偷懒的一种创意表现,电影片名带“谐音梗”,也透露出主创思维的低级趣味,连电影名字都这么随意懒散,自然内容也不会太上乘,历年的“谐音梗”电影也确实印证了这个“真理”。带“谐音梗”的电影片名,也会劝退我进影院,毕竟“踩坑”的几率实在太大。
2014年的《心花路放》和2015年的《夏洛特烦恼》是在影院看的,因为当时电影宣发不靠片名吸引观众,对于主创和主演有足够的信心,但在随后几年里,“谐音梗”烂片接连不断,极大损伤了对国产电影的信任,所以《西虹市首富》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都是下线后看的。——影迷慕鹏
●影院经理谈
好的作品要靠质量说话
大多数在片名上“玩梗”的电影,以喜剧片居多,其实就是想靠抖包袱一下子抓住观众,这些片子在创作上就有点投机成分,片子质量不会太好,大多数都是影院“一日游”,影院方基本不会给太多排片,甚至都不会给排片。
但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心花路放》《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这几部电影,虽然片名也都是在“玩梗”,但整个主创班底比较强大,有开心麻花团队,有宁浩、黄渤、徐峥的“铁三角”,并且放在国庆档、春节档等重要档期,品质过硬,有一定实力,整体口碑还算不错,在票房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片方与其在片名上“投机取巧”,不如在电影故事和内容上多打磨打磨,靠质量说话。——影院经理陈先生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