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代朱丹:长年采集老兵历史 传播传承黄埔精神

发布时间:2024-11-24 19:24:25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北京3月26日电 题:黄埔三代朱丹:长年采集老兵历史 传播传承黄埔精神

   中新网 记者 李航 王潮

  “未来我将笔耕不辍,从平民的角度来叙述历史。”浙江财经大学教授朱丹近日在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表示,黄埔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爱国,她将以自己的方式延续黄埔精神。

朱丹近日在浙江财经大学接受采访。 王潮摄

  朱丹主要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长期从事浙籍黄埔军校生研究。朱丹的外公名叫邹维世,朱丹从小和外公生活在一起,对他的印象很深刻。

  “对外公一个印象是个子很高,他有个外号叫‘长杆’;第二个气质很儒雅;第三个,看《参考消息》,通过《参考消息》来了解外界的世界。”

  直到大学时期,朱丹才偶然得知外公邹维世是黄埔军校毕业生的身份。在此之前,朱丹的家人从未向她透露过外公的军校经历。遗憾的是此时邹维世先生已经离世,朱丹没有机会听到外公亲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后来经过舅舅的叙述,朱丹才逐渐了解这段尘封的往事。

邹维世黄埔入学照。 受访者供图

  1940年,年仅二十岁的邹维世考取了黄埔军校,成为第17期步科学员。邹维世在黄埔军校接受了一年半的军事教育后,于1941年毕业,投身抗日战场。据朱丹介绍,由于前线急需受过军事训练的军官,16、17期是黄埔军校招生最多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等国成立军事同盟,联合对日作战。邹维世经过选拔,成为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被派遣到缅甸抗击日军。

  “有一次坐汽车的时候,听到飞机扔炸弹的声音,他马上打开车门就跳出去了,跳出去的时候,前面那辆车坐着英国的军官,当场就炸掉了。还有一回,飞机就在他头顶上盘旋,追着他打,他围绕着一棵树躲来躲去,也没有被打死。”据朱丹介绍,外公作为远征军出国作战期间,数次面临惊心动魄的生死瞬间,甚至还到过“野人山”,但因为胆大心细,最终九死一生回到了祖国。

  因为黄埔后人的身份,朱丹对黄埔历史有着浓厚兴趣。参加工作后,朱丹不断搜集、整理黄埔军校相关历史资料。2011年开始,朱丹花费三年多时间,走访了五十多位黄埔老兵,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回顾抗战历史和军校生活。

  “这些老兵就从来不把我当外人,他们把我看成他们自己的孙女或者外孙女,很信任地跟我聊他们的经历,还说欢迎随时来,有时候还会主动递消息过来。”朱丹表示,这些老兵大多数年逾百岁,但都和蔼可亲,尤其是听到朱丹是黄埔三代后,更是将她看作亲人。

朱丹走访黄埔老兵包天一。 受访者供图

  在走访老兵的过程中,朱丹也结识了许多关爱老兵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中不乏黄埔后代和抗战老兵后代。朱丹和志愿者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们的帮助下,朱丹得以找到分散各地的老兵们,并解决了方言沟通不畅的问题。

  2015年,朱丹将走访搜集的资料、文献、口述历史等整理成书、出版发行,书名《弱冠系虏请长缨——黄埔军校生抗战口述史研究》。该书主要讲述黄埔老兵故事,反映黄埔精神,对应重大社会事件背景,从微观角度发掘历史。

  改革开放以后,海峡两岸的对话渠道越来越畅通,许多黄埔后代从台湾来到大陆探亲。朱丹讲述了一次陪同台胞走访大陈岛战役遗址过程中的故事:岛上纪念墙的一边是牺牲的解放军军官战士的名字,另一边则是战死的国民党军官战士的名字。“当时一起走访的一个黄埔二代看到后非常惊讶,他拍下了照片,传给了台湾那边的亲友,台湾亲友就感叹说共产党还是非常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朱丹表示,这种信息的传递,也在点滴之中为两岸沟通作出积极贡献。而作为黄埔三代,她也将继续用自己的方式延续黄埔精神。(完)

【编辑: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