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

发布时间:2024-11-23 18:30:12 来源: sp20241123

原标题:革命文物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

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和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确定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和“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文物资源,进一步推动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示范项目和精品项目的推出,有助于激活革命文物传史育人、铸魂育人的功能,让纪念馆、博物馆里的文物“亮”起来、“活”起来,实现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同频共振、同向而行,打造“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和“行走的思政课”品牌,使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在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景中穿越时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用好红色资源,让革命文物鲜活鲜亮,营造“大思政课”场景名片。革命文物是宝贵的红色资源,见证着红色历史,承载着革命精神,刻印着红色记忆,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印证着红色江山的来路,也昭示着民族复兴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可以说,革命文物是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也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的“第二课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特别是用好革命文物、红色经典、红色旧址、红色基地、红色剧目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类设施,让革命文物“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以革命文物为载体打造和形成“大思政课”的典型场景和亮丽名片。

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文物证史言志,点亮“大思政课”信仰灯塔。革命文物既是物质载体,更是精神符号。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历史事件、革命英雄和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体现着党的光辉历程、英勇斗争和奋斗精神。因此,用革命文物资源构建“大思政课”品牌,需要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特别要讲深讲活讲透革命文物背后的“事”和“理”,做到以物证史、凭物言理,最终实现以物感人、托物传志,以文物背后的事理传递信仰信念的真理。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将红色旧址遗迹打造成“思政教室”,将革命文物实物打造成“思政教材”,将英雄模范人物塑造成“信仰之师”,让革命文物的故事活灵活现,让革命英模的事迹有血有肉,让有意义的“大思政课”更有意思,切实发挥革命文物故事的育人作用。

赓续红色血脉,让革命文物铸魂育人,推动“大思政课”启智润心。以革命文物为主题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关键在于让革命文物及其承载的伟大信仰、革命精神、民族情感落地生根、入脑入心。近年来,部分革命文物的“出圈”和“走红”,使党的光辉伟业润物无声沁人心,使党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跨时空,起到了活化利用、启智润心的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形成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育人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还需要动更多脑子、下更大功夫。如推动革命文物进“云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呈现;建立革命文物数据库,让革命文物变成“数字藏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数字文物智慧课堂,等等。让革命文物穿越时空,更接地气,真正在大众“心”中“活”起来。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革命文物为载体,激活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推动革命文物和“大思政课”有机衔接、同频共振,让革命文物成为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教科书”,让革命文物进课堂、进头脑,在学生心中播下红色种子,激励广大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作者:张 雯,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