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合作 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时间:2024-12-23 02:08:59 来源: sp20241223

本报电  (彭训文、张岳怡)近日,推进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主办,旨在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关于“政府主导、企业行动、公众参与”的要求。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表明,自1970年以来,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9%,约100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世界粮食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状况》报告显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许多农业系统的恢复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令人不安,仅仅是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就涉及到30亿人口的福祉,已经威胁人类和地球安全,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来逆转这样的情况。”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官员姚春生说,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物,促进全球自然生态改善。

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中国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在助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有效提升了大熊猫保护研究能力,促进了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中国与非洲合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行动,支持非洲实施多个相关项目,并同南非、肯尼亚等国签署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合作协议。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国,中国持续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区域或国际政府间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合作,这些行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官员认为,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供效仿和学习的模式。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东西方合作的重要领域。我们在立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需要加快推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专项立法,与国际公约接轨。”生态环境部法律顾问别涛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徐靖认为,要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的目标,离不开坚实的科学数据和信息支撑。应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家底、了解生物多样性受威胁因素等,并对重点物种开展动态监测工作。

专家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协作,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助力生态保护等相关经验在更多发展中国家复制推广,推动南南合作、完善全球环境治理。

此次会议发布了《“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 共同促进绿色发展”倡议书》,呼吁政府部门、企业、教育科研机构、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一起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中国绿发会理事长谢伯阳说:“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尽快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识,让每个人能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来。”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