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0:21:28 来源: sp20250107
产业链供应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形态,其韧性和安全水平反映一国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面对新变局、新挑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形成自主可控、稳定畅通、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也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版图深刻调整,全球产业竞争已然进入“链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呈现出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等发展趋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我国一直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和维护者。近年来,我国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开展一系列补链强链延链工作,在诸多行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提升,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良好基础。但也要看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韧中有脆,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关键环节创新能力不足;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尚未建成,生产要素运输效率不高;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经济赋能效果有待提升;需求端驱动力不足;等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聚焦这些短板弱项,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断点,打造抗风险能力强、安全稳定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第一,立足发展实际,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传统产业来说,要聚焦事关国家发展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以现实需要为导向,将财政投入更多地向关键技术领域倾斜,拓宽技术转移渠道,建立各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技术交易市场,充分释放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同时,突破传统产业技术瓶颈还要加大合作创新。不仅要鼓励创新主体间的跨学科合作,打造具有领域交叉特性的创新研究团队,通过多学科深度积累与学科融合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还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以全球创新成果应对全球发展问题。对于新兴产业来说,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既要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鼓励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和要素,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还要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政策扶持,在产业链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第二,破除障碍壁垒,强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的流通基础设施是生产要素高效流通的基本保障,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节点,有利于推动生产与消费良性循环,能够有效链接全球资源,使国内产业嵌入全球供应链,进而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聚焦现实需要,加快建设内联外通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加快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加大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支持力度。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流通全行业全过程“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实现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智慧物流模式转型。要打破市场分割,消除区域壁垒,推进铁路、民航、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简化流通企业商事服务流程,多措并举维护流通行业公平竞争秩序。要坚持一体化与协同化推进,健全物流服务标准化体系,通过整合全国运输仓储资源、技术和信息,依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实现流通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战略性资源和基础生产要素的流通效率。
第三,强化数字赋能,助力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要积极引导产业链供应链上大企业发挥引领作用,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鼓励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已转型成功的大型企业打造面向中小企业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转型方案、产品和经验,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各主体及环节之间的衔接紧密程度,这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关键。要在资金、支持政策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上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予以支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建立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同时,还要围绕数字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数字经济高水平发展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提升,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第四,挖掘需求潜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一方面,要切实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在保障传统产业就业平稳的同时,以新基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产业链供应链的生产活动要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与流程改造等方式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升级,更好契合当前我国传统型消费提档升级、智能型消费和线上消费旺盛、新型消费和绿色低碳消费方兴未艾的新特点,以内需为主导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张红凤 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山东财经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