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大道同行——破解四大赤字的全球实践

发布时间:2024-12-01 04:45:25 来源: sp20241201

  ◇习近平主席以宽广战略视野、卓越政治智慧和强烈使命担当,从推动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顺应各国谋和平、求发展的共同心声,提出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破解四大赤字提供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铁路、航空及海上运输成本每分别降低10%,能分别提高国际贸易约2%、5.5%和1.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打破发展瓶颈。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目前,“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已达3000多个,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树起一座座里程碑,为共建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杉 宿亮

  2013年金秋时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发表重要演讲,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全球发展掀开崭新篇章。

  放眼寰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这四大赤字日益凸显。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以宽广战略视野、卓越政治智慧和强烈使命担当,从推动人类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顺应各国谋和平、求发展的共同心声,提出并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破解四大赤字提供中国方案,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回望这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奏响“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交响乐,搭建了各方广泛参与、汇聚国际共识、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激扬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全景(2021 年 12 月 2 日摄)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全景(2021 年 12 月 2 日摄)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公司供图

  和合共生,凝聚应对挑战的前行合力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

  2100多年前,中国人开拓出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受益匪浅。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了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习近平主席在宏阔的历史维度中思考古丝绸之路带来的重要启示,汲取“天下大同”“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提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共建“一带一路”提炼“和”“合”的精神内核和文明底蕴。

  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却成了冲突动荡和危机挑战的代名词。放眼世界,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军备竞赛阴霾不散,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冷战思维等严重威胁人类发展,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不断累积,人们迫切需要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出路。和平安全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各国除了加强多边合作,没有更好的选择。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反复思考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演变,国与国之间需要新的合作关系和模式。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契合了这一需求。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与孤立和对峙截然不同的全新选择。

  2017年5月,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

  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非盟提出的《2063年议程》、东盟提出的《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印度尼西亚提出的“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南非的“经济重建和复苏计划”、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赞誉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极大促进非洲和各经济体的融合;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期待看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向前迈进;东帝汶总理夏纳纳表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需求……越来越多的外国领导人表达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期待,以及对加入和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强烈意愿。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是和平发展、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不针对谁也不排除谁;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百花园”,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是各方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张和理念写入联合国、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有关文件;中国2017年、2019年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确认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不同国家、不同组织、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架起沟通桥梁、搭建合作平台,为深化彼此间往来交流、理念认同、团结协作作出积极贡献,促进跨大洲协力合作进入新时代。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拥有共同的宏观目标,都旨在创造机会,带来有益的全球公共产品,并在多方面促进全球联结。

  共建共享,开辟共同繁荣的全球格局

  刚果(布)第三大城市多利吉,有一座“劈山者”雕像,是当地人民为表达对中国建设者的尊敬和感谢而竖立。

  经过多利吉的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是中刚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历时八年建成。公路穿越原始森林、丘陵、湿地和沼泽等复杂地貌,把从首都布拉柴维尔到经济中心黑角之间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一周缩短至6小时,有力带动沿线就业和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刚果(布)总统萨苏表示,中国建设者圆了刚果(布)几代人的梦想,“中国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

  长期以来,全球发展受到南北差距、发展断层、技术鸿沟等问题困扰。近年来,受地缘政治冲突、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冲击,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走势低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肆虐,某些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展赤字持续扩大,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

  “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点明当前全球发展的最大症结所在,“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多数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这些国家基础设施发展不足,制约经济发展。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主体框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计划,真正为地区发展带来转机。

  今年7月,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市主要地标建筑亮起象征中巴两国国旗颜色的霓虹灯,到处如欢庆节日般张灯结彩。巴基斯坦政府和民众隆重庆祝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启动十周年。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从帕米尔高原的雪山到宽阔的印度洋,中巴经济走廊就像一条纽带,串联起卡洛特水电站、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瓜达尔港等一大批合作项目。截至2022年年底,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基斯坦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说,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让巴基斯坦“发生了很多积极变化”,创造就业、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改善偏远地区经济状况,“一带一路”造福巴基斯坦民众。“十年来,我们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不断通车的高速公路,为我们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巴基斯坦商人阿迪尔·艾哈迈德表示。

  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的相关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铁路、航空及海上运输成本每分别降低10%,能分别提高国际贸易约2%、5.5%和1.1%。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打破发展瓶颈。

  以加强互联互通为重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各国共同发展:哈萨克斯坦产品在中国连云港找到出海口,2022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同比增长20%;中老铁路将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累计运客超2100万人次、运货超2600万吨;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以来平均上座率超过90%,为肯尼亚创造近5万个就业岗位;“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中国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伴随着“一带一路”画卷翻越山海徐徐铺展,多国基建水平不断提升,就业机遇实现飞跃,发展条件由此改善,地区民众福祉不断增益。目前,“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已达3000多个,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上树起一座座里程碑,为共建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天下之利为利,以人民之心为心。秉持“各国人民都应该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的坚定信念,中国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

  在柬埔寨,中国帮助柬埔寨16个省修建1800余口深水井、近130座社区池塘,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居民饮用水源短缺及用水卫生问题;在太平洋岛国萨摩亚,中国农业技术援助项目援建综合性示范农场等农业推广体系,累计培训上万人次;在赞比亚,太阳能磨坊厂为民众供应充足的玉米面粉,提升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一个个“小而美”“实且惠”的项目稳步实施,帮助共建国家民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有力促进地区和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最可贵的是,这一倡议从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多机遇”。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中国在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过程中携手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这与西方方式非常不同”。

  持续打造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阿博览会等一系列国家级“展会矩阵”,统筹推进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水平实施,运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7.7万列,通达200多个境外城市……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通过持续扩大开放,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

  习近平主席说,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框架内,各方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中方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知名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说:“‘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性发展战略,它的生命力已经显现出来。‘一带一路’契合时代需求,使合作伙伴将分歧放在一边,达成互利共赢。”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表示,相关国家从共建“一带一路”等中国倡议中广泛受益,合作共赢方式让中国的发展成果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关键的支持。

多国驻肯使节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内罗毕站观看文艺演出(2023 年 10 月 6 日摄) 王冠森摄 / 本刊

多国驻肯使节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蒙内铁路内罗毕站观看文艺演出(2023 年 10 月 6 日摄) 王冠森摄 / 本刊

  命运与共,迈向人类文明的光明未来

  2018年的一个夜晚,孟加拉国的帕德玛巴瑞村亮起点点灯火。这个村子结束了一直没有通电的历史。得益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资金支持,孟加拉国实施配电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惠及1250万农村人口。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6个成员,批准227个投资项目,共投资436亿美元,项目涉及交通、能源、公共卫生等领域,为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投融资支持。埃及阿拉伯科学技术与海运学院经济学教授卡里姆·乌姆达表示,亚投行在提供融资时,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执行低息利率、放贷便利,帮助像埃及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获得资金,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实现经济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2018年8月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坚定推动南南合作,努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

  阿拉伯议会议长欧舒米说,包括共建“一带一路”在内的中国倡议,“最大特点是始终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谋求集体利益,使各方受益”。柬埔寨副首相兼财经大臣安蓬莫尼拉表示,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已成为增益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习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十年来,这一倡议随着务实合作的深入开展深入人心,多国人民在日常可触可感的变化中不断加深对中国倡议、中国理念的认同。

  巴拿马运河四桥、阿玛多尔邮轮码头、巴拿马国家会展中心……在巴拿马,充满中国元素的大型项目已成为多地地标,中国商品日益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巴拿马运河管理局金融战略问题专家埃迪·塔彼罗感慨:“‘一带一路’合作不是谁征服谁,而是朋友间的相互帮助。”

  2023年年初,中国援非盟非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部大楼(一期)项目竣工,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疾控中心,将增强非洲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说,共建“一带一路”让非洲受益,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现代化的交通和生产方式以及大量就业机会,使当地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从中国2014年至2015年派出医疗专家和人员1200多人次,全力援助西非疫区国家控制埃博拉疫情,到新冠疫情期间,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再到同30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共建“一带一路”以“健康丝绸之路”合作开拓新领域,推动疫苗、卫生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为构筑全球健康防线作出积极贡献,写下一个个共抗疫情、共促发展的生动故事。

  从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搭建全球环境治理新平台,到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从全力支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球环境基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捐资国,到推进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从推动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打造“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以绿色为底色,不断取得积极成果和进展。

  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实施“文化丝路”计划,建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同共建国家积极互办艺术节、电影节、音乐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图书广播影视精品创作和互译互播,共同实施联合考古和文物修复项目,“鲁班工坊”帮助多个国家年轻人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共建“一带一路”以人文交流为特色,推动民心相通项目不断走深走实,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相亲、心相近。

  白俄罗斯前副总理阿纳托利·托济克说,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源自中国对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现状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倡导各国应相互帮助、共建家园。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进藤荣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全球范围实践的全新治理模式。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一粒梦想的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并肩,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康庄大道上,向着繁荣进步的美好明天不断前进。

  (参与记者:姚兵 沈丹琳;编辑:孙浩 乔继红 刘轶芳 曹筱凡 杜静 张涛 董龙江 林小春)

(责编:牛镛、岳弘彬)